理性认识道德现状 积极推动道德建设
www.fjsen.com?2011-12-19 16:1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我们收获了无数的感动:从合肥“磨店好人”,到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武汉的“信义兄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展现了当代中华民族的迷人风采。 近年来,尽管社会上也出现了种种不道德的现象,有的甚至让人难以容忍。但只要客观地分析,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真情,是一个以善的选择和善的评判为主流的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没有放松过道德建设,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在稳步提高。无论是从道德模范、“双百人物”身上,还是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企业那里,我们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新道德文明之风。每当面临自然灾害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展现了整个民族大爱无疆的社会责任;每当一些人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无数素不相识的人通过各种途径,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展现了公众发自内心善根的仁爱之心;每当社会出现了影响较大的不道德现象,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总是迅速地站在道义的立场,扬善评恶,褒优贬劣。人们更多的善行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无数普通人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见义勇为,他们在平凡生活中展现出了耀眼的道德光辉。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道德现象也十分复杂。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感觉社会的道德出了问题。人们有这种感觉,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个别负面的道德事件经媒体报道形成了放大效应。现在是一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微博的兴起,更能使一个普通的道德事件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网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情绪化、激进的观点吸引。因此,负面的道德事件很容易传播开来,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事实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很多感人的人和事,绝大多数人都恪守着心中的道德律令,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等道德事件只是我们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媒体的放大,使公众对一部分人的非道德行为给予了过多的关注。 二是转型时期社会道德规范的“失范”。道德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三十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着深刻的差别。市场经济承认对合理个人利益的追求,而原来计划经济高度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样旧有的部分道德规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失去了合理性,逐步被社会所淘汰,但人们道德观念的转变还存在一定的滞后,这会影响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判断。 三是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现在社会对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之间的界限认识比较模糊,一些人眼中的道德问题从实质上来说是一个法律问题,像“瘦肉精”、“三聚氰胺”事件中一些经营者利用国家质检等法律的漏洞,为了获取利益而恣意妄为,这种非法行为,已经大大超越了道德的范畴。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加强监管,虽然不能完全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至少可以震慑违法者,大大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