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民族国家认同是当代民族宗教关系的重要问题
www.fjsen.com?2012-01-04 16:33? 张践?来源:《中国民族报》 我来说两句
多民族国家的多元宗教文化认同 ■西方国家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提倡“一族一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不仅给其他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制造了困难,而且也给自身带来了麻烦。……强迫推行单一的宗教信仰只能加剧民族国家认同的困境。 ■在近代以前虽无中华民族之名,但是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之实。多元宗教信仰的认同,保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实现。 ■中国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这种多元通合模式,可以为世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西方国家在民族国家认同问题上提倡“一族一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不仅给其他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制造了困难,而且也给自身带来了麻烦。因为在世界上,严格意义上的“一族一国”几乎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民族的边缘与国家的政治边界并不重合。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移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更使得绝大多数国家实际都是多民族国家。如果严格按照“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标准,即使一些已经分化成很小的欧洲国家,也还需要不断地分化下去,如英国的苏格兰和爱尔兰,西班牙的巴斯克。大一点的加拿大,其魁北克也存在分离主义的要求。在大量移民的情况下,欧美国家“国族”的正统地位也一再受到挑战,以至于法国立法禁止穆斯林女学生戴头巾上学。美国的政治家亨廷顿曾提出“我们是谁”的疑问,因为世界各国的移民越来越认同于他们原有的文化,而不是认同于美利坚民族文化。亨廷顿担心随着移民人数的增长,会影响美国文化的性质。他提出不是住在美国,拿了绿卡就是美国人,只有信仰基督新教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美国人。西方基督教保守主义的兴起,强行民族同化的单一民族国家追求不但无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反而会激起其他宗教信仰民族的反对,宗教极端分子制造的恐怖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说,强迫推行单一的宗教信仰只能加剧民族国家认同的困境。 相反,中国自古多民族国家多元宗教认同的经验,倒是可以提供一个促进民族和谐相处的范例。儒家经典《礼记·王制》规定:“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国五方之民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必然也存在着差异,所以不能强求其统一。只要不违反政治上的统一,完全没有必要强迫宗教信仰统一。所以夏、商、周三代时有“五服”制度,秦汉实行“边郡”、“边县”制度,唐代实行“羁縻”制度,元明清实行“土司”制度,实际上已经形成民族自治的雏形。中国历代统治者,不论是汉族掌握中央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掌握中央政权,都对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政策,用当时的话叫做“因俗而治”。因为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所以才能赢得广大兄弟少数民族的真诚拥戴。在近代以前虽无中华民族之名,但是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之实。多元宗教信仰的认同,保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实现。 中国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这种“多元通和”模式,可以为世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提供中国经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为洋用”。历史的实践证明,多民族国家稳固的关键在于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各民族正是由于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才能经历冲突而不分散,不断走向更高水平的融合与统一。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多元认同的产物。我们把中华民族称为复合性民族,就是因为在中华民族之下还有汉族、满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56个支系民族。中华各族人民既认可自己的支系民族身份,更认可自己的复合性民族身份。所以我国各族英雄儿女在近代面临帝国主义侵略、分化阴谋时,才能够团结一致,共赴国难,使苦难的中华民族能够浴火重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当代中国,几代党的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思想路线,选择了适合中国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发展模式。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搬苏联的“联邦共和国”的国家模式,而是根据中国的历史情况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祖国内地各省份加大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对口支援,大大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的稳固的经济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新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凝聚的根本的文化基础。有了这三个基础,中华民族的团结将会得到更大的加强。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甘肃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研究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