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龙年春晚的文化拯救意味

www.fjsen.com?2012-02-06 11:05? 张育华?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有网友说,龙年春晚是近十年来最不好笑的一届。然而,不好笑未必不好看,未必不被看好。相反,智慧含量和审美用心稀薄,弄几个咸淡段子逗你玩,让观众心里只剩下空洞和隐约的文化屈辱感,那种不太厚道的好笑,没有也罢。今年春晚小品里有句台词聪明,“拿扫帚的不一定是清洁工,也可能是哈利·波特”。没错,惯性地判断,常识地结论,不小心便会走眼。

春晚还没散场,精于鉴赏的犀利网友便在网上对舞蹈《雀之恋》、杂技《空山竹语》,对央视拒绝广告的尊严之举,对省略年夜钟声、各方致电和《难忘今宵》的减法构思,给出了好评乃至激赏。

观众的广泛首肯,是节目原创与综艺二度创作的一种正价值尺度。《雀之恋》在幽深的原始森林背景和空灵的鸟鸣声中出场,杨丽萍二人以仿生的现代舞蹈语汇,以柔韧的肢体力度控制,表达出了纯粹的生命之恋、灵肉相依的力与美。而《空山竹语》中翠竹摇曳的舞美与高难杂技表演的珠联璧合,也让观众感受到了飘逸空灵之美。

这两个节目的叫好又叫座,对大型综艺晚会编导乃至影视艺术创作者不失为一种提醒。即,观众的接受智力和审美能力既是不可低估的,也是拔节般迅速生长变化着的,总纠缠“雅俗难容”、“众口难调”之类的老话题,会误事。

也曾在春晚上大获口碑的老年皮影舞蹈《俏夕阳》是雅是俗?大俗即大雅早成一句俗话。素材本无雅俗,节目样式本无贵贱,对观众接受力来说,钟情芭蕾,并不妨碍欣赏高品质的民间大秧歌;京剧票友,照样为情商智商俱佳的小品喝彩。换言之,大众传媒平台上成熟的艺术作品,有能力跨越人为的“雅俗”樊篱,游刃有余地调剂众口。

若非要分出雅俗不可,那就是,当优雅的内容之魂与通俗的形式肉身完美契合,便可成就“床前明月光”那样的审美境界,无所谓庙堂与民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老百姓历年来想要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品位的晚会,通俗让优雅好看,优雅让通俗耐看,看了龙年春晚,我们知道这种晚会不仅可以有,且已经有了。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