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满怀希冀 快“马”加鞭 光阴追着太阳跑。伴随着“马上成功”“马上快乐”之类“马上体”在新年伊始的悄然流行,对改革发展充满憧憬的我们,正迈出全新的步伐。 展望2014年,在通往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将会有许许多多“开始”和变化值得我们期待。本版特邀地方专家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解析2014年改革的亮点和重点,敬请读者垂注。 ——编者 主持人:陈小菁 梁文杏 嘉 宾: 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 翼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利益固化成为藩篱,突围破障满怀期待 主持人:改革,就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迟福林:当前改革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都依赖改革的突破。当前改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尤其是部门、地方和行业的既得利益藩篱。尽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推出的改革举措,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 张翼: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半年时间里,国务院先后3次下发文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221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如何冲破利益的藩篱和思想观念的障碍,未来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为世人关注。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更需要我们大胆稳妥、小步快走、永不回头。 凝聚改革共识,让公平正义成为“最大公约数” 主持人:今天,人们都在关注改革、期盼改革,但改革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 张翼: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在哪里?曾有人这样比喻我国的改革历程,前35年是“做大蛋糕”,今后应当在此基础上“分好蛋糕”。由此可见,推进公平正义不仅是现阶段改革重要的民意基础,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动力。 迟福林:公平正义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司法领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落实到每一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在经济领域,所有市场主体应不问“公”“私”,实现公平竞争……总而言之,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要通过改革,使政府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公正廉洁。 改革要分清轻重缓急,一些重点领域有望突破 主持人:全面深化改革已成全社会的最大共识与需求,当前还需进一步激活全社会共同支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最终形成遵守规则、公平共享、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张翼:改革要整体推进,但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有序推进,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实现突破。自1978年以来,我国主要进行的是“产品和服务”的改革,下一步需要继续深化的是“要素改革”,涉及劳动力、金融、土地和企业等方面。 迟福林:改革“路线图”将重点围绕经济、社会、行政体制等三大领域展开:在经济领域,政府将进一步向市场放权、全面推开资源价改、启动以公益性为重点的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启动新一轮财税改革等;在社会领域,中央将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行政体制改革上,中央将进一步优化权力结构、出台权力清单、推进官员财产公开,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力度。 深化改革要“啃硬骨头”,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主持人:未来我国要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依然需要通过改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释放。 张翼: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要啃的“硬骨头”还有不少,包括:城乡差距、社会保障、房价物价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敢于碰硬,敢于正视发展理念偏差带来的各种问题。2013年以来,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到月收入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一系列改革措施,无疑将激发更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迟福林:未来2至3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最佳时机,只有用好最佳“窗口时间”,才能掌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未来3至5年,是改革的“攻坚期”,要力争在重点领域和重大课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使改革红利不断有效释放,改革发展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十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惟有奋发进取,才能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光荣绽放。 |
相关阅读:
- [ 01-24]外媒关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分罕见
- [ 01-23]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领导体制机制架构有望短期内建立
- [ 01-23]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明确53项主要任务
- [ 01-2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开始运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