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意义重大
www.fjnet.cn?2007-10-1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5日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继从十二大至十五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后,党代会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意义十分重大。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生态一般又称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自然生态原本有着自在自为的运行规律,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及程度的深入,生物与环境的发展规律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自然生态不断被改变。特别是最近三百多年来,世界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和“改造自然”的活动推向极致,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无力继续支撑工业文明“掠夺式”的发展,因此需要探索、开创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尖锐对立不同,生态文明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协调、良性循环,并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全面发展。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于中国当下的现实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国家环保总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总体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给公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巨大成就,但为此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环境代价。我们的环境再也牺牲不起,我们脆弱的生态必须尽快“修复”。痛定思痛,中国人对生态文明的真诚期盼与热切冀望,可以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逊色。
  
  今日之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无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它首先要求我们实现从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到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居民的日常生活摈弃铺张浪费,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满足;要求社会经济生活严格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不断加大循环经济的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的共赢。
  
  其次,生态环境问题还是一个权利、利益的问题,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如果要改革沿袭多年的GDP政绩考核方式,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必然触及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在传统格局中的实际利益;如果要依法保障公众在环境事务上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发挥人大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权力和权利主体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监督、制约作用,也必然需要更广泛的地方民主选举和基层民主自治,完善地方权力制衡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这些都与进一步的综合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密不可分。
  
  所以,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脉相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条件,生态文明反过来又可以对前三个文明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十七大报告首次写入“建设生态文明”,将有助于我们确立更加科学、完整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更加均衡、权力受到监督与制约、公民权利更有保障的和谐社会。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