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何以沦为职务犯罪重灾区
www.fjnet.cn?2007-12-05?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广州市举办的“青年干部职务犯罪的成因透视与预防”讲座上,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铁峰介绍,广州职务犯罪有四成是30岁左右的青年所为,而广州青年职务犯罪人数的85%年龄在30到45岁,他们掌握一定权力,有许多是单位和部门主管。这些人的特点是高学历、高智商,犯罪手段呈现高技能、高智商趋势,涉案金额巨大,危害程度深。此外,调查显示,国企、建筑、行政执法、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是青年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

    “30岁”何以沦为职务犯罪重灾区?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前些年有所谓“59岁现象”,要退休了,要交出恋恋不舍的权柄了,最后狠狠地捞它一把;而“30岁”,也就是说走上领导岗位还没有多久,用功利一点的话说,还来日方长呢,着什么急?所谓“思想过度开放,正值当年,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导致其犯罪起步早、胆子大、作案手段更加狡猾”,应当是旁观者的一面之词,不过,在令人费解的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腐败现象已然到了肆无忌惮地步的一面。青年人一朝大权在手,无论口中的调子唱得多高,想到的其实只是如何满足自己,满足自己的享受以及满足自己贪婪的种种欲望。这样的年轻官员如果能被及时地揪出来,算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幸运,否则,要让他们继续干下去,干到“59岁”,那就不知有多少社会财富被中饱私囊、多少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付之东流了!

    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打击是治标之举,预防是治本之策。“30岁”何以沦为职务犯罪重灾区?道理显而易见,人人明白,内因、外因,说到最后,权力缺乏制约。其实,无论是“59”还是“30”乃至一度冒出来的“26”,腐败之所以能发、多发,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现行体制、机制存在着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腐败与这些因素有关,而与年龄无关。没有或很难受到制约的权力,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会滑向权力运用的反面。问题是,怎样才能制约权力?这些年来,对职务犯罪的预防,从国家到地方无不高度重视,出台的措施可谓汗牛充栋。倘若监督体系真正发挥了作用,应该只有那些无比狡猾的老狐狸才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何至于大网一撒,居然网到了四成涉世未深的青年领导干部?要么是“30岁”根本没把监督放在眼里,要么是监督果真形同虚设,二者互为因果。

    随着经济的巨大成功,发展中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腐败现象便是其中之一。公共权力运行中的腐败现象,不仅严重腐蚀国家肌体和部分官员的灵魂,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降低国家和政府的声誉,而且直接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削弱国家的职能。而腐败年龄段的降低,甚至降到了几乎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人头上,印证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所强调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反腐败一定还要加大力度,否则,职务犯罪的年龄段再度降低,也不是不可能的。从源头上真正遏制职务犯罪,刻不容缓。(南方日报评论员)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