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春节晚会上,赵本山与宋丹丹必定是少不得的面孔,导演也总是把他们的演出放在春晚黄金时段。节后评奖,也总是少不了他俩的小品。笔者看他俩演小品,也的确一直被逗乐着。多少年过去了,渐渐就从起初喜欢看他俩的演出,变化到渐趋平淡,再到不喜欢,最后几近厌烦、讨厌。
再美味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发腻。赵本山与宋丹丹的表演,几乎也总是那么个味道:走起路来,总是八字步。脸上表情总是傻乎乎,近乎痴呆。眼神总是直直的,故作傻样。语言总是捏腔拿调,口齿流利、急转弯式顺口溜。服装总是土里八叽,似乎农民就总是那么个样子。赵本山总是戴一顶帽舌耷拉着的破帽,大概是从垃圾筒里捡来的。角色总是农村老俩口,没见过世面的老古董。剧情总是老俩口相互吹牛,相互揭丑,相互现丑,相互出洋相。无非就是模仿戏剧舞台上生、旦、净、末、丑中的丑角嘛,就差在鼻梁眼窝间勾画三花脸脸谱了。
赵本山与宋丹丹的小品剧,无论是过去演出的高价出卖下蛋公鸡的小品剧,或是表现农妇写书、卖书的小品剧,还是今年老夫妇俩争当火炬手的无知丑态,无一不是以拿农民的落后、愚昧来开刷、寻开心的。他俩塑造的形象就是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吗?笔者想起,过去在大上海舞台上,如果出现“江北佬”,无一不是嘲笑对象,猥琐、丑陋,近于白痴。赵本山与宋丹丹合作演出的小品剧,与之何异?
赵本山与宋丹丹演出中赢得的掌声,是欣赏农民可爱的笑声吗?还是因为看到他们的丑态才发出的笑声呢?不止一次在媒体上报道过,有农民工为讨得工资,攀爬到高楼上要跳楼的时候,楼下大量的围观者发出一片叫声,“跳呀,咋不跳呀?”,其兴奋之状态,尽在欢叫声中。更有甚者,还有人为欲跳楼者弹琴奏乐。这与赵本山、宋丹丹演出的小品是不是有些许共通呢?
幽默决不是浅薄的搞笑,不是"只说几句'肉麻当有趣'的滑稽的俏皮话",不要总是展现过去的丑陋,更莫以丑陋当有趣去卖钱!鲁迅先生告诫过我们:“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就势跟着说一句,“演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演”!(曹友琴)
【声明】凡注明 “西岸时评”来源之作品, 未经福建东南新闻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