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员工贿案背后的垄断阴影
www.fjnet.cn?2008-07-03?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八名家乐福前员工涉嫌受贿一案有了一审判决结果,8人分别获得1到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这八人由于掌握某种可以影响供货商利益的权力而收受企业的“好处费”,最终构成受贿。

  此案再次证明,凡是掌握权力者,都有以权力寻租的冲动。此案也同时解释了市场中的一种现实:任何企业都有在某一市场实施垄断的冲动,因为垄断即意味着操控市场的能力或权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之间做生意,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企业之间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是对等的情况下谈生意,未免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所以,企业天生地想追求在某一领域的垄断。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一般情况下,大家认为的垄断企业都是大型国企。事实上,即便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垄断,或者在某一领域处于强势地位的企业。

  这一点,在家乐福所代表的商业流通领域就比较典型。家乐福远远不是一家垄断企业,但相对于众多为其供货的小企业而言,它是处于强势的。这种强势,体现在众多小企业要想与这个世界500强级别的公司做生意,既要与众多同类企业厮杀,又要获得家乐福的青睐。家乐福的“权力”由此产生。

  有权力的土壤,必然滋生对权力的“消费”。供货商要获得好处,就要付出“好处费”购买家乐福某些员工手中掌握的“权力”。

  企业天生追逐利益,为了自身利益,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愿意消费一切能够被标价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类似家乐福员工受贿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并非个案,甚至是国际惯例,而且是企业双方认可的潜规则。以商场和供货商为例,供货商向商场交纳进店费或店庆费之类等等,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有人涉嫌犯罪,必然有受害者。但家乐福员工受贿,其受害者并非那些行贿者。谁是受害者?法院认为:其行为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这种说法似乎过于抽象。事实上,供货商愿意挨打,还在于挨打之后有利可图。那些行贿者自然会想办法将自己购买权力的成本作为生产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这样说来,企业之间的行贿受贿与其他领域的行贿受贿相比,其实质都是垄断性权力的寻租,并无新意。(一土)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