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寝室变成“单人套间”
传统的学生寝室
10平方米的屋子摆放着一张雕花大床、全套粉红色电脑桌、梳妆台和衣柜,空调、冰箱和电饭煲等生活家电齐备,刘月在大一下学期就入住了这间寝室,她缴纳了4800元/年,相当于原本标准间4个人的住宿费。在这所高校,只有极少数学生享受到了“单间待遇”,多是大二、大三的学生。(10月9日《华西都市报》)
新事物的诞生总饱受争议,向来如此,在中国犹烈。像刘月这样的少数学生享受到了的“单间待遇”,过去是没有的,所以引发争议就是不言而喻的。
一定程度上说,反对这种“住法”也可以理解。但必须拿出过硬的理由,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反对者中,四川师范大学刘世民教授的看法,最叫人好笑。他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责任:学生缺乏平等和民主意识,学校忽略了管理制度,家长娇惯不当。“很容易让学生进入社会后变得冷漠。”
笔者认为,刘世民教授的担心纯粹扯淡。学生住单间还是集体宿舍,和“平等和民主意识”,两者之间八竿子打不着,哪跟哪啊?只有和大家一起住,才能体现平等和民主意识,说这话的人不是三鹿奶粉喝多了,就是脑子被驴踢了。
说自己住就“很容易让学生进入社会后变得冷漠”,更是不着调的话。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大都自己住,人家的学生都冷漠?睁开眼看看,去非洲落后国家援助的大学生就属这些国家的多,人家的慈善事业做得风风火火,而我们呢,去西部支教要以入党提干为诱饵,献爱心必须逼捐索捐!
刘月这样的少数学生能住单间,这说明学校学生寝室多余,用不了,学校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恰恰体现了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和人性化:既使学生寝室得到了充分利用(避免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居住、学习环境,还能为学校创收,一举三得,多好的事!
由此可见,貌似最有力的理由——“宿舍资源浪费说”也不能成立,学校这样做恰恰避免了寝室的浪费。至于有人说,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知识,并非是来享受安逸生活的。这句也不对,谁能证明“不能一边享受安逸生活一边学习知识”?至于有人说,学校这样做是创收,是为人民币服务,可问题是只要这个创收的钱用到了学校建设上,又有什么不可呢?
所以,在能力允许(寝室过剩)的范围内,搞单间绝对是好事。但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单间归谁使用如何分配。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公开拍卖,出价高者住之,杜绝暗箱操作。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完美无缺了。事实上,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可以想象大学单间寝室将逐渐普及。(王伟)
(责编:吴颂洁)
- 相关新闻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