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什么支撑我们走过180个日夜
www.fjnet.cn?2008-11-12?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汶川地震后的第一个冬天,丝丝寒意中涌动着暖流。在通往灾区的公路上,疾驰着一辆辆满载棉衣被、大米、菜油等过冬物资的大货车,这些物资,有政府的调拨,也有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

  “咱吃得好穿得暖,别忘了灾区上年纪的人,做件棉被给灾区老人送去。”山东莱芜85岁老党员吕玉梅说。“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我们住在城里,晚上被子薄了,都感到一丝丝凉意,想起平武、北川山区的群众,就想为他们多添一床被子,让他们在冬天的夜晚更暖和些。”民营企业老板潘洪太捐助了53床军用棉被……

  在历经180多个日夜后,爱心的热流依然在祖国灾区大地蓬勃奔涌。

  自“5·12”地震发生以来,面对惨烈的天灾,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信仰的人们瞬间结成坚强紧密的生命共同体。一笔笔善款、一件件物资、一批批志愿者涌向灾区,凝聚起万众一心的伟大力量,浇铸成共御天灾的坚固屏障。

  国际舆论纷纷思考这种“井喷式”的热忱,而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其中的奥秘,它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面对天灾时所形成的一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共识。正是这种共识,让中华民族历尽磨难而更加坚强,让无数中华儿女踊跃参与到抗震救灾中来。而抗震救灾过程中所展现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奇迹”同时也说明,这种通过广泛社会共识所激发的公众参与,其力量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伟大!

  其实,普遍的社会共识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社会赖以前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任何公共事务都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初,正是由于对“改革开放”的全民性共识激发了人们的支持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才使得改革开放披荆斩棘、快速推进,反过来,这种对改革开放的公众参与,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共识。

  当然,任何社会共识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其中既有精神因素,更有利益诉求。如何把不同利益诉求整合为普遍的社会共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在这方面,抗震救灾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从抢救生命到灾后重建,从灾后重建规划对公众参与的规定,到有关部门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大力弘扬,一方面是公众普遍的热情参与,一方面是国家对这种参与的积极倡导、有序对接乃至制度化保障,使得公众的热情和力量得到了有序而持久地释放。可以说,社会共识与公众参与在这里互为因果,互为表里,共同推进了抗震救灾前进的步伐。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如何激励公众关心社会事务,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回望抗震救灾,回顾改革开放,我们可以说,珍视社会共识,扩大公众参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也是我们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继续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保证。(范正伟)

(责编:吴颂洁)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