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市场化”并不必然意味着涨价
www.fjnet.cn?2009-03-19?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文章:与国际接轨不是想涨就涨的王牌

  今年以来,有关天然气涨价的消息不时传出,据3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虎扑篮球:天然气价格改革,目前一共有6套方案。国家发改委正组织专家,对这些方案进行论证。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较低,与进口气价差较大,且未来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天然气确定将涨价。

  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基础性生产要素的国内价格和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让市场的力量在要素的价格形成中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非常有利于让价格机制充分地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优势,从根本上引导中国经济走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然而,“市场化”改革并不应意味着居民生活用气的必然涨价。保护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尤其在经济不景气之下,减轻而不是加重民生负担,是现代政府肩头的职责。考虑到民生问题,即使批发和零售倒挂也无大碍,政府补贴就是了,补贴的钱本来就是纳税人交纳的。所以,居民用电用气不一定必须涨价,要做的,是完善“阶梯价格”,让多用气者多买单。

  改善资源的利用效率,居民生活用气方面并没有太大提高的空间,因此,市场化改革、价格的国际接轨主要适用于生产性用气。

  对于生产用气,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生产要素,价格的接轨宜缓不宜急,要给企业适应和调整的过程。还要和其他方面的改革进行配套,如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天然气既是发电的原料,也是电的一种替代品。

  天然气价格的真正市场化和国际化取决于天然气生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就天然气的开采、输送和管道零售这三个环节来说,“自然垄断”特性主要体现在天然气的输送和零售管网建设环节,“自然”的含义是在同一条线路、同一个城市只建立一套输送和零售管网系统成本最低,这些环节不适合由多家公司竞争经营。供水和供电之所以被称为“自然”垄断行业也是这个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管网建设的主流模式应是运用财政资金成立全资公司来投资和运营。政府在这个领域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服务的监管和价格的控制,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补贴或防止垄断利润。

  而天然气的开采环节和天然气的进口业务方面来说,不存在自然垄断特性,条件成熟的时候最终必然会向民营公司和外资公司开放,引入市场竞争。所以,天然气终端价格的市场化是要以开采领域的开放和市场化为前提的,上游的价格不是市场价格,下游的价格再怎么改也不会市场化。

  不仅是天然气,包括水、电等所有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做的是,在生产环节,一方面推进产业领域的开放,引入竞争,打破并最终消除该领域的行政垄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对开采环节的国有公司不断改进收购价格形成机制、杜绝暴利。

  当上游的价格形成机制彻底市场化了,中间的运输和零售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由政府秉承非营利原则,用财政资金建设和直接管理,同时政府对居民生活用气进行价格管制和补贴,天然气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才算大功告成。(新京报)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