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倪洋军 > 正文
清明 多少公车在祭祀路上"私奔"?
www.fjnet.cn?2009-04-08 08:16?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又到清明节假日,又是祭祀风起时。中华民族的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报本观念在清明节可以得到充分张扬……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孝敬的儿女回乡给逝去的祖上上坟烧纸,都会有很多驾车族驱车奔驰在祭祀的路上,当然其间也不乏有党员干部,不乏有官车公车。

  清明节的设立,作为对中国传统的一种传承,有其积极的、值得弘扬的孝道文化、民俗文化的因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祭祀也逐渐地变了味。

  近年来,“二奶”、“小蜜”、“纸轿车”、“纸家电”等“另类祭品”充斥祭品市场,传递着一种俗不可耐的媚俗文化。“另类祭品”不仅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引发火灾,而且缺乏起码的科学依据,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是落后、庸俗的表现。“另类祭品”辱没了逝者,也辱没了清明!当然,清明祭奠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总体上说是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它寄予了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可是当这种民俗行为中掺杂了某些腐朽或庸俗的东西,就背离了这一民俗的本质。必须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和必要的整治、规范。

  清明祭祀,搞得不好,很容易使封建迷信沉滓泛起,而一些官员还成了迷信风气后面的巨大推手。烧香叩头,本来就带有很多封建伦理方面的因素。一些人平时对祖辈、父母不孝顺,不能尽该尽的职责和义务,不能让老人、父母省心、享福。等老人逝去之后,觉得应该烧点纸、叩些头,来弥补自己那颗愧疚之心。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先逝老人的在天之灵得到宽慰,还会在无形中助推一些腐朽现象的抬头,更容易造成纯粹“烧钱”的浪费。祭祀祖先,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让人达到平衡,得到安慰。祭祀可能要搞一些仪式,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真正用心,而不是靠“烧钱”来祭祀。与其在人死后“烧钱”,还不如让生前的父母、祖辈尽享人间幸福。而少数官员,因为自己心中有鬼、曾经做过什么亏心事,所以常常希望通过神灵、祖先等来为自己保佑护驾。因此,到了清明时节,烧点香,以求自己官运亨通、不会露出马脚。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也只能暂时安慰一下自己那颗贪婪的心。其实,神灵和祖先是保佑不了自己的,只有安分守己、恪尽职守,才能坐稳位置、做好官。

  尽管政府部门和有关专家建议、倡导多采用家庭追思、网上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祭扫方式,引导群众采取植树、献花等健康环保的祭扫形式,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扫陋习,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但是,很多人还是青睐于实地祭扫,而很多党员、官员、要员也加入到了祭祀大军,衍生出了公车祭祀、公款祭祀等一些腐败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按理,党员干部是不允许搞特殊化,尤其不允许搞封建迷信的。但是,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因为他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也就掌控了绝对的资源,只要自己有需要、有想法,不管是公是私,可以随时拿来就用。尽管在公车管理方面,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也有着很明确的比如节假日封车入库等严格的规定,但是,领导要开、要用,谁敢不放行。而当监督、惩戒机制没有很好形成的情况下,公车私用,也就成了一种大家明知故犯的“熟律”。

  社会发展,离不开继承过去,但更需要开创未来。对过去一些腐朽的、没落的东西,要坚决彻底地摒弃;对现行一些不正之风、歪风邪气,更要果敢迅速地打击。要在加大对各种伤风败俗的祭祀用品检查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公款祭扫、公车祭奠的打击处理力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同时要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健全,各级党员干部也要做好文明祭扫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使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祭祀陋习没有市场、失去立足之地。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倡导文明新风,党员干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清明祭祀不是要一味地“封”、“堵”,但是,党员干部一定要从中带个好头、起个好样。一方面,不能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消极现象熟视无睹;另一方面,不能带头搞封建迷信、带头搞奢侈浪费、带头兴不正之风,甚至把公车祭祀、公款祭祀等当作一种在群众前的摆显、示威。官者,为民乃天职也。一个官员,一旦把民抛在一边,也就有濒临下台的危险了。

  倡导文明新风,需要干部的带头,也需要阳光的照耀。因此,笔者突发奇想。清明过后一上班,有关部门不妨作个统计,公布一下本地清明期间有多少公车在祭祀的路上“私奔”?让那些带着“公”字牌号但是干着“私”事的车主官爷们亮亮相、见见光、丢丢丑。(倪洋军)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