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历时一个月,通过暗访的形式,对杭州8家规模医院“黄牛”倒卖专家门诊号的现象进行了披露,事实令人震惊(详见昨日本报A叠8、9版)。
“黄牛”倒号由来已久,且是全国性的通病。这些“黄牛”为争夺地盘,寻衅滋事,影响了社会治安;他们垄断医院专家号源,哄抬价格,破坏了医院的就医环境。问题是,现在非但根除不了,而且还形成专门的产业链。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打击医院里的“黄牛”、“医托”动作一直就没有中断过,早在2005年10月,卫生部公安部等四部门就联合发布了《虎扑篮球:开展严厉打击“号贩子”“医托”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号贩子”、“医托”的专项执法行动。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其实,不管如何打击或改革挂号方式,都无法触及到体制原因:专家资源的积极性受到束缚,医疗资源不均衡,配置简单等。一个地方,好医院就那么几家,而到了好的医院,人们又想找好的医生,巨大的供求矛盾,是“黄牛”们得以生存的重要土壤。从一名普通医生到专家,这是一个需付出无数艰辛的过程。
许多专家都有博士或博士后这样的教育背景,也有许多专家都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能成为塔尖上的人物总是少数的,对社会公众来说,专家永远是紧缺资源。既是紧缺资源,就应该使资源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然而,从现有情况看,一个专家每天的门诊量要比普通医生少得多,一般门诊半天,接待5、6个患者。资源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原因有多方面,比如,社会兼职过多,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参加各种会诊和学术交流活动。除此,还有分配制度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资源的积极性。在国内,一个专家与普通医生收入相差无几,而在国外却有十几倍的悬殊。
说配置简单,这体现在众人皆知的医院资源利用不公平上,即大医院挤满人,医生忙得要死,小医院没有几个人,医生闲得发慌。专家资源稀缺,大病小病扎堆看专家。有的人切菜切破手指都要上大医院就诊。大家都上大医院,当然不能怪患者,归根到底还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黄牛”就等于是医院长了一个牛皮癣,看着很难看,而且很难根治,但真正的病根在于医疗体制。此时,所有打击“黄牛”的这些办法,都只是触及了问题的表面。要把“黄牛”倒号现象从根源上来加以了断,首先需要提供均衡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住房等,并且也需要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向公众普及分层次医疗的理念,让公众享有选择差异化服务的权利。
说到底,“黄牛”们之所以猖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病人多、名医少,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如果不从体制上着手解决,医院与“黄牛”的斗争还得继续,并且任重道远。(薛建国)
(责编:刘宝琴)
- 2009-03-25谁是公立医院的“总统病人”?
- 2009-04-09关键是做好公立医院的改革
- 2009-03-11公立医院为何要靠患者“养”?
- 2009-04-08管办分开呼唤公立医院法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