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教师素质也是鲁迅作品被抛弃原因
www.fjnet.cn?2009-08-13 08:43?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五四以降,鲁迅文章一路风行,陪伴几代人成长。遗憾的是,在这五四九秩之年,鲁迅作品却遭遇无情抛弃。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也明显减少,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8月11日《钱江晚报》)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校园流行的顺口溜,生动揭示鲁迅作品遭遇的尴尬。我不想再去过多复述鲁迅作品的好,也不想去强调鲁迅作品被抛弃的客观原因。比如,什么文章生涩难懂,与学生有“时代隔膜”,应试教育体制逼走了鲁迅作品。这些缘由或许有些道理,但是,我还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矛头指向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上。

  这样一说,语文教师肯定不高兴。对不起,我其实是真诚的。我以前也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语文教师,知道教师有多苦,有多累,有多高尚,有多奉献,还有如何委屈地成为教育体制替罪羊。但历史记住的绝不是委屈,而是贡献。作为教师,要有气度看到自身不足,批评也是建设呀。

  经历告诉我,似乎没有哪种大学生比中文系师范生更容易“混日子”了,也没有哪一科的教师比中学语文老师更不爱钻研业务了。那些天天喊着要学生好好学习的教师,殊不知,他们自己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知识补充,也不可能跟上时代的需要。遗憾的是,许多教师身边除了“教学参考书”,最多也就是《读者》这样的“心灵鸡汤”。为什么学生害怕鲁迅文章,要我看,是很多教师本身就搞不懂鲁迅文章。

  没有知识与思想的厚度,在讲授鲁迅文章时,自然只会搬来与五四有关“启蒙”、“民主”、“科学”、“革命”之类的“关键词”。显然,过多沉浸于空洞的口号和僵化的概念,是无益而无聊的。太多调查已表明,现在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敏感、脆弱、紧张、压抑,我的经历也表明,这个群体真是批评不得,哪怕再善意。其实,教育体制不公、教师待遇较差,这些也不应成为教师面对所有问题的不变挡箭牌。维护权利与保障,这绝不意味着对个体素质能力没有高要求。

  我真的觉得,学生抛弃鲁迅作品,与教师素质也有关系。如果你不相信,就到中学校园里去听听,那些语文教师到底是怎样讲鲁迅作品的。 (单士兵)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