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虎扑篮球:鲁迅,从来都是重大而严肃的话题
近日有媒体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鲁迅被剔出中学课本,这是一个伪话题。”据介绍,几年前,人教社就已经对鲁迅作品进行了适当调整,目前人教版的初中课本收录了8篇鲁迅文章,和课改前没有多大变化;高中教材中,去掉了《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保留了《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
虎扑篮球:鲁迅,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话题。最近几年,对鲁迅的排斥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如今,借着一则“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一阵新的讨论热潮重又兴起,“鲁迅过时了”的论调甚嚣尘上。
听到这些耸人听闻的言论,甚至在还没有弄清事情原委的情况下,一些评论者和专家学者就立即作出强烈反应:有人认为“‘去鲁迅化’是间隔性爆发的癔症”,有人断言“删除鲁迅作品是数典忘祖”,更多的人表示“中学语文教材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一场鲁迅保卫战,和着盛夏的热浪席卷大江南北。
一些论者的好心和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像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所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鲁迅都是一座可以超越但不可绕开的山峰。先生攻坚克难的“硬骨头”精神,“必须坚决,注重实力”的改革精神,胸襟博大的“拿来主义”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都是宝贵的思想财富,值得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景仰和学习。
当然,即便鲁迅是一座无法绕开的山峰,也并非这座山上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会不朽,都需要少不更事的青年学生耳熟能详。认真研读每一篇作品,深刻分析先生独具匠心的每一处遣词造句,是学有专攻的研究人员的事情;中学阶段少学几篇他的文章并非远离先生的精神,并不真的就会丢掉“民族魂”。事实上,鲁迅生前就说过他的“思想比较黑暗”,不主张年轻人多学他。今天少学几篇先生的文章绝不意味彻底的拒绝和抛弃。许多对我们这个民族命运有所思考的人,都是在逐渐成熟的时候和鲁迅不期而遇,并和先生的灵魂达成高度默契的。如果非要在青年学生的心灵还无法承受的时候,就用先生沉甸甸的文字加在他们身上,反而可能让他们对先生敬而远之,败坏他们欣赏先生的胃口,堵塞他们日后亲近先生的道路,甚至于视先生为语文学习“三怕”之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有时候,适当的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今天让鲁迅先生和学生一起“减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没准会让更多的学生对这个“可爱的老头”更感兴趣。也许,这样反倒在客观上保护了鲁迅先生,呵护了青年学生。也许,这正应了郑板桥的那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钟德涛)
(责编:刘宝琴)
- 2009-08-17“读不懂鲁迅”因何屡屡引发公众讨论
- 2009-08-14关键是真正读懂鲁迅
- 2009-08-17被误读的信息与被误读的鲁迅
- 2009-08-15“思想比较黑暗”的鲁迅真的过时了吗?
- 2009-08-14删除鲁迅作品是数典忘祖
- 2009-08-14谁把鲁迅的文章做成了鸡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