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有职业尊严,班主任才有“批评权”
www.fjnet.cn?2009-08-25 08:55? ?来源: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

  现在许多教师为何不批评学生了呢?原因不在于教育部门有没有授权--因为批评原本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天然权利",而在于教师职业尊严的失落。

  8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为此,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教育显然是应该包含批评的,因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人才的培育,对于价值观正在养成的学生,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对他们好的表现给予褒扬,差的表现提出批评。

  但是,现在许多教师为何不批评学生了呢?笔者认为,原因不在于教育部门有没有授权——因为批评原本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天然权利”,而在于教师职业尊严的失落。一般来说,批评别人的人,都是被尊敬的,他们的教育权和批评权应以别人的尊敬为前提,否则谁会买账?现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没有老师的位置,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意,老师也就失去了批评的动力。

  教师本应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的地位却呈现下滑的趋势。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开放,有太多的职业比教师看起来更光鲜、实惠;另一方面,一些基层教师的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况且每当师生之间发生纠纷,教师总会被置于舆论的烤架。此时,无论是在社会评价中,还是老师自身的感受中,教师尊严都在流失。因此,要想让教师敢于批评,就应该完善教师的保障,让教师获得教育者应有的尊严。

  当然,教师的尊严不仅要靠待遇的获得和提高,还有师德的坚守,也就是说,让教师职业失去尊严的,还有教师自身的因素,比如现在某些老师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侵犯学生权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教育中不能缺少批评,但要让教师重拾批评的热情,并非只规定一下就可以,教育部门要从待遇完善和师德建设两方面去提高教师的尊严,只有这样,教师才敢批评、会批评。(乾羽)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