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被安排”的孩子长不大
www.fjnet.cn?2009-08-28 09:03? ?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大学新生上学,除爷爷奶奶、父母、小姨、舅舅舅妈接送外,还携带着包括衣服、被子、零食、电脑等整整十大箱子行李。这是25日晚上,记者在汉口金家墩汽车站见到的情景。张敏(化名)是十堰市人,家族里兄弟姐妹中,就她一个女孩。打小就是众人眼里的“宝贝”。今年高考,她考上武汉科技学院,因为是家族中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人都非常开心。(8月27日《武汉晚报》)

  大学新生陆续跨入大学的校门。每年这个时候,“陪送”的家长及其亲戚都不少,有时不得不“露宿”校园,弄得很多高校不得不开放食堂供住宿。最近两年,高校千方百计安排陪孩子报到的家长住宿,差不多弄得“焦头烂额”。即便如此,高校还是为新生家长的住宿问题频频“告急”。在网上,看到很多“虎扑篮球:新生家长食宿问题”的贴子,或咨询,或求助。如果每一个新生都有七八位“陪送”家长与亲戚,相信任何高校也无力承担住宿问题。

  送孩子到高校报道,似乎成为“惯例”。是的,十几年的“寒窗苦”,新生基本上是“封闭式”苦读,家长基本上包揽了学习之外的一切,很多新生上大学才是“第一次出远门”。如果让从来没单独出过远门的子女一个人报到,只怕家长心会提到嗓子眼上,这显然不现实。“陪送”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为此,不少高校事先“友情提示”:8月25日,据清华大学宣传部于副部长介绍,学校在给新生发的录取通知书里提示,学校接待能力有限,希望新生家长能够理解。

  孩子即便成人,在父母长辈眼里也是“孩子”。这抑或是中华传统观念之一吧。“最牛”大学新生,其实是“最弱”大学新生。她只能听任于父母和亲戚“安排一切”,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被安排”着。不是吗?现在的“90后”,被“60后”的父母安排着——从小上什么幼儿园,听父母的;上什么小学,父母“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上初中,实行划片入学后,校区房房价再高,家长也在所不惜;上高中,借读费、赞助费再高,也毫不含糊。甚至连孩子的出产时间,父母也“做主”,8月31日成了“最后的预产期”……漫长的学习阶段,煞费了父母的苦心,培训班、兴趣班、提高班,上不完的班;考证、考证,还是考证……

  终于熬出了头,孩子上大学了。习惯于安排子女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安排权利”。“陪送”就是父母“安排权利”的延续。“被安排”的孩子长不大。孩子一直“被安排”,就是很多权利与自由,甚至个性的塑造“被剥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能否放弃或部分放弃“安排权利”,至少可以改成与子女沟通协商。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已成溺爱,已成“不放心”,让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平添了“坎坷”。父母教育培养子女观念的转变,不能再代代延续、代代相传了。放手孩子,就是放飞希望。能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呢?(巢江淮)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