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叶传龙 > 正文
用金钱刺激爱心是一条穷途末路
www.fjnet.cn?2009-08-28 11:06?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听起来就觉得新鲜——职工捐多少,单位就按捐款数的两倍奖励多少,这是汉阳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的爱心捐款奖励措施。事情缘起于8月初的一次捐款,该单位号召职工自愿向贫困群众捐款,但是,有几名职工没有捐。于是,捐了款的,被单位按照捐款金额的200%发放了激励奖金。(8月27日《武汉晚报》)

  捐款通知下发以后,并没有多少人慷慨解囊,如果放到社会大视野之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老人跌倒无人敢扶,见义勇为无人相助……爱心似乎成了社会的稀缺品,对此,有人甚至发出“人心不古”的感慨。

  3000元捐款任务最终只完成了600元,领导想到用金钱来激励捐款者,既让“好人得到好报”,也破解了眼前的尴尬。但是,我们更应该审视和探究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其实,这个社会并不缺乏爱心,在去年“5·12”震灾之后,举国上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汹涌爱心,难道还不令人震憾?!

  现实之中,一些爱心难以淋漓表达,捐款缺乏更多响应,究其原因,或者是个别判例让爱心奉献遭受了近乎毁灭性打击;或者是国家的激励救助制度滞后和缺失,让公众在爱心奉献面前却步;或者是那些没有捐款者,本身就有实际困难,就需要帮助,而单位的“一刀切”捐款,显然让人无所适从。除此之外,时下,各种打着“爱心”名义的捐款,让人不堪其扰,所以有人把“捐款”二字拆分为“月扣款”,可见捐款之频繁和手段之强硬。按级别捐款、定指标捐款、公事公办式捐款已经难以体现爱心,让人感到麻木,而捐款从管理到使用中的透明度不高,一些捐款下落不明、少数善款不被善用,更让人无语……

  应当承认,这个社会还有弱势群体,他们也还需要大家来奉献爱心。通过媒体报道我们看到,一位捡破烂的老人,甚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了灾区,这体现了一种境界和觉悟。但是,我们又不能以这个标准来要求每一个人。捐款重在自愿,爱心需要激励,但是,不应当通过金钱刺激,而是重在精神激励,因为,爱心无价。如果单位动用公款来奖励捐款者,势必给没有捐款者的福利带来事实上的不公平,从而形成另一类“马太效应”——有钱者得到更多,没钱者连本该得到的也失去了。按照该单位的捐款激励制度,如果哪位员工捐个数十万,单位是否能给予相应的奖励?

  企图用金钱来刺激爱心,则会将爱心引上一条穷途末路。(叶传龙)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