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文化斑马线”莫越安全线
www.fjnet.cn?2009-09-11 09:07?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苏州留园路上的“文化斑马线”(来源:新华网)

    相关评论:“文化斑马线”咋更像污染

  9月8日,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留园门口出现了一条奇特的斑马线——喷绘着沈周、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等众多江南才子的书法作品和绘画的斑马线,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在路面上。交警部门称,“整体看上去显得很典雅,体现了苏州古城的文化气息”。(9月10日《法制日报》)

  江南才子魅力无穷,将他们的作品铺到斑马线上,文化气息确实浓郁。然而,让人疑惑的是,这还是斑马线吗?

  设置斑马线的初衷是什么?是安全。偏离了这一点,斑马线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或许这是一条风景线、文明线,但最重要的安全性,却无法在“文化斑马线”上体现出来。有记者注意到,骑车的市民经过时都会低头看一番,甚至过了斑马线还要回头看;驾车的司机也往往减速通过,有人甚至干脆把车子停在斑马线边上探头细看,惹来后面一片喇叭声;更有人对准斑马线不停地按动快门,甚至跑上斑马线拍照留念……这样的场景里,哪里还有“安全”二字?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真理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同样,创新一旦偏离了本质,就难免成了形式主义。斑马线是有国家标准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斑马线应为“白色平行粗实线”,长度、宽度、间距等都有一定要求,“文化斑马线”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一个城市确实可以宣扬自己的文化,但也并不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任何一座城市,尤其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其运行应该遵遁有序的规则,偏离规则而追求个性,城市就可能陷入混乱。“文化斑马线”美则美矣,可当这么多人凝神注目之时,无疑埋下了交通事故的隐患。

  文化是一个系统概念,在现代“车轮社会”,安全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更是一种大文化。和诗词书画的率性不同,这种文化更强调规则——把一切纳入可控之中。在斑马线上,行人优先、车让人行,这些人文关怀就构成了独特的安全文化。可以看出,“文化斑马线”背离了安全的本质要求,同样也偏离了安全文化。有碍安全的“文化斑马线”,虽然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和文化污染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城市管理者真要在脚下弘扬文化,不妨把斑马线上的“文化”移植到公园的人行道上,完全没必要在人来车往的斑马线上“凑热闹”。

  想尽办法“美化”斑马线,似乎非此不算是有文化,非此不代表有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盲目追逐的“时髦”。然而,在交通肇事事件频仍的当前,还是坚守斑马线的安全,少一些花里胡哨的“文化”为好。(毛建国)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