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禁书令”难改幼儿园“小学化”
www.fjnet.cn?2009-09-21 08:46?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资料图片

  安徽省教育厅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此举一出,却招来部分家长反对。据悉,教育厅颁发“禁书令”一方面是在为孩子们减负,一方面则是要使幼儿教育能够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9月20日中广网)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公民。反过来,从什么样的公民身上,就能看出什么样的教育。此前一幼儿园收取“识字费”,引来批驳一片;现在,安徽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又招致部分家长反对。前者,在几乎众口一词的反对中,对幼儿园教育该不该有认字任务清醒认识的人只能在“多数暴政”中保持沉默;后者,家长的反对、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园对“小学化”的追求,也会让安徽这一“禁书令”孤掌难鸣。

  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鲜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更多淹没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幼儿智力开发成为相当赚钱的产业,幼儿园学费水涨船高,天价幼儿园屡见不鲜,及早认字识数背古诗成为父母追求甚至炫耀的资本,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向下、再向下……总之,在各种商业主义、急功近利、教育体制等文化和制度的影响下,幼儿教育已经偏离了本原。

  幼儿教育应该是自然、自由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假设一个叫爱弥儿的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设置了不同的教育方法,而这些方法的根本就是自然和自由。就是这本书,曾让大哲学家康德激动不已,一度打乱了几十年的生活规律。康德这样描述卢梭对他的影响:我过去认为唯有知识能够造福于人类,所以我以有知识为荣,鄙视那些无知的人们;但卢梭纠正了我的偏见,教会了我尊重人。从卢梭那里,康德意识到: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完全可以是有德性的,而一个有知识的人却不一定是有德性的。是道德而不是知识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康德书房里因此多了一副卢梭的肖像,这是惟一的装饰。

  但很显然,我们还停留在对知识层面的单一追求上,将智育上升到最高,忽视了其他方面。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有健康的体魄、较高的智力、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完善人格的培养,不仅是智力教育的结果,更是自然和自由影响的结果。只是,很遗憾,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而仅仅把孩子当成一个智力机器。从幼儿园开始,就把孩子绑架在智力比拼的战车上。

  要改变这种情况,单靠个人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对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深恶痛绝的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时表现出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怕孩子在智力评价上落后于他人——在整个社会氛围和教育评价机制的约束下,个人的出格,哪怕是正确的,也往往会落入尴尬之地。同样,尽管安徽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必要之举,但在整个社会氛围和教育评价机制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变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禁令能否软着陆,也实在令人担心。 (王攀)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