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真”的进步 政治敏感淡出民众生活中心
www.fjnet.cn?2009-10-10 08:40? 刘林德?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历史无疑会真实地发生和存在,但不一定会被真实地呈现。人类在历史和现在,恐怕都难绝对真的扭曲和掩盖,也不乏对真的追求和张扬。判断一个时代的政治和生活状态,看看无论在国家政治还是个人生活层面,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对真的坚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除了构图上的一些考虑,原版油画《开国大典》基本是一幅写实的作品。高岗、刘少奇、林伯渠这些人物,且不论其历史功过和政治得失,他们在中国近代现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开国典礼上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在看来是确凿的事实。但在曾经的那个年代,由于政治的考虑,他们会被排除出参与过的历史现场,在呈现历史的一部写实作品中,不能存在了。这当然是一种假。

那些岁月里整个国家的假风之甚,油画《开国大典》并非孤例。修版师、改画师这些曾经的特殊职业,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大跃进放卫星的浮夸,已被作为沉痛的历史教训。作为个人,接受做假的任务,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需要,甚至是荣誉和恩宠的体现。正是因为假对国家、个人的伤害至深,晚年的巴金、韦君宜诸先生讲真话的呼吁和坚持,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振聋发聩。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一些历史原貌被恢复,一些历史人物被重新评价认识,这当然是好的转变。但我想,是否还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来判断进步的程度。转变的发生,是因为现时的政治需求,还是因为求真精神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价值标准。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对历史和现实能否没有顾虑和禁忌地真实呈现。在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中,“真”有没有成为一种渗入血液的原则坚守、一种再难更易的良好氛围。

对此,每个人都可能作出自己的判断,我个人希望进步是在“真”的发生。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