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网络反腐要摆脱“芙蓉姐姐效应”
www.fjnet.cn?2009-10-16 17:34? 禾刀?来源:燕赵晚报    我来说两句

南京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谢世诚表示,起初,以周久耕事件为代表的网络监督让地方政府有点措手不及。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地方纪委部门逐渐发现如果运用得好,网络可以是发现腐败、规范官员言行的好途径。

毫无疑问,如果利用得当,网络确可成为反腐的重要战场。不过,仅仅以周久耕和杜崇烟这样的个案便大肆拔高时下网络反腐意义,难免有误导之嫌,没准还令我们忽视大力改进完善网络监督的努力。

周久耕的倒掉多少有一些倒霉色彩,一是他在房价早为公众声讨的时候,站出来说了违逆普遍逻辑的话;二是他的消费过于张扬,正好授网友以话柄。杜崇烟的倒掉同样颇具戏剧色彩,即并非肇始于贪腐,而是那个网络上流传“北大女生自称被州长强奸”的猛帖。

眼下的网络反腐带着浓郁的网络色彩,即必须足够吸引眼球。这一点与当年芙蓉姐姐的一夜爆红颇为类似。网络新兴之时,芙蓉姐姐在网络摆足一个个算不得好看但敢为人先的造型,就能吸引网民的目光。时至今日,芙蓉姐姐虽“发奋努力”,可各路“赛芙蓉”层出不穷,早就将她从媒体头条挤进了边边角角。

周、杜二人的倒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网络关注内容并非贪腐第一证据,至多只是旁枝末节,在反腐部门介入深挖后,才将其拉落马下。周久耕是因为“至尊烟”,杜崇烟则因为那个北大女生的帖子。

被公众寄予厚望的网络反腐,如果无法摆脱靠吸引眼球的方式以达成监督目的,那么随着网民“欣赏水平”的提高,视觉疲劳以及锋芒的钝化,不知多少后来者会湮没于“芙蓉姐姐效应”之中。有必要指出,周久耕的那些做派并非藏着掖着,而杜崇烟的贪腐在当地早就闻名,二者网络“见光死”的背后,难免给人以这样的疑问:这些贪腐者到底是扳不倒的不倒翁,还是因为反腐单位习以为常?这或许是两起网络监督事件的下篇文章所在。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