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计划生育下的“人口红利”还有多久
www.fjnet.cn?2009-10-22 08:18? 辉格?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2008年10月21日,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三项制度”工作会议上称,从2009年1月起,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标准,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60元。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最新一期香港《凤凰周刊》刊文称,所谓人口红利,既来自人口绝对数的增长,也来自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化不仅将大量人口卷入新型的消费模式,也为工业和服务业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在中国,有一个额外因素会干扰人们的直觉判断:那就是计划生育。中国独一无二的计划生育政策,将造就出一条从未有人见过的人口结构变动曲线,这条曲线的特殊形状,将让那些从对他国历史的观察中获得的经验归于无效。对此,产业界必须引起警惕。

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高校招生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40万,降幅3.8%,这一数据多年来的首次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将这一变化解释为这些年的毕业生就业困难降低了学生上大学的兴趣,高达数十万的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似乎佐证了这一解释,然而回顾前些年的毕业生弃考情况,这个数字其实并未明显增长。实际上,从十几年前的人口变动数据,完全可以预见到今天的局面。若不是因为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入学率提高,和每年近300万复读生的存在,高校考生原本会在两年前就开始减少;而人口数字显示,今后几年考生人数将继续大幅减少,降幅的高峰将出现在2018年。

像考生减少这种通过已有公开数据便可确切预见的情况,却成了新闻事件而引发一阵骚动,这似乎在提醒我们,对于人口变迁这一无可避免的前景,以及它即将给各种产业带来的冲击,我们是否缺乏准备?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阐述了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而其中唯一具有高度可预见性,而事实上却又经常被忽视的一个来源,就是人口变动。许多产业的产品组合与商业模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对特定消费人群识别的基础上,这一人群的数量、年龄结构,以及收入、身份、职业、文化背景等特征分布,构成了目标消费群的人口模型,而模型中任一参数的变动都可能给产业前景带来重大影响。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