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做贼偷瓜起 “偷菜”当休矣
www.fjnet.cn?2009-11-02 08:04? 邱曙东?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段时间以来,某社交网站一款“偷菜”游戏,将网民搞得夜以继日、茶饭不思、神魂颠倒。“偷菜”游戏的负面影响,此前,早已林林总总见诸报端。及至最近传出“因为‘偷菜’导致情侣分手和夫妻不和”、“因为‘偷菜’导致女儿打落父亲门牙”、“因为‘偷菜’许多企业、学校等单位将相关网站屏蔽”等令人“咀嚼”的新闻,实在要令人警觉了。笔者不得不在此说上一句,“偷菜”是一把双刃剑,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玩玩未尝不可,但如果沉湎其中,必大损身心健康。从文化产品角度看,游戏也要讲导向和格调,“偷菜”这款游戏多少有点问题,它似乎与我们所倡导的道德行为准则背道而驰。

也许有人说,“偷菜”只是一款平民游戏,何必当真。且慢,游戏是不能当真,但这种作用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其潜伏的危害不可小觑,倒是要在此“较真”几下:

首先,“偷菜”游戏容易形成新的心理封闭。有报道说,一些玩“偷菜”者,是因为自己在单位几乎没什么朋友,而“偷菜”游戏似乎拉近了和网友的距离,更有将“偷菜”当成了“释压阀”的,一心为了缓解工作压力。这些,看上去似乎颇有道理。但正因为这样,心理学专家明确指出,玩“偷菜”久而久之,非但不能释放压力,反而会导致心理压力的变本加厉,这种称得上饮鸩止渴的行为,看似在虚拟世界交流了思想、联络了感情,实际上回到现实生活中终归是经不起“阳光”的考验,“出水才看两腿泥”嘛。所以,一味“偷菜”,只能加重挫折感,再次引起心理封闭。这要引起格外注意。

其次,“偷菜”游戏的价值取向有悖于我们所倡导的道德行为准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偷菜”游戏的设计“硬伤” 在于,它并没有设计对偷的惩罚理念和机制,以至于视“偷”为正门当行乃至可以追逐的时尚,这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毒害有加。尽管网上玩“偷”,是一种虚拟,但虚拟世界折射到了现实生活中,长此以往,定会影响和左右人们的观念和思想,越来越主宰人类的现实行为。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偷菜”游戏的深层危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正视。至于“现实版”的偷菜,无疑为我们所反对。也许,在人们眼里,偷棵菜微不足道,可君曾闻“做贼偷瓜起” ?小偷不改成大偷,大偷成性变江洋大盗。想想那些抄袭论文的个别专家和学子,想想那些偷盗国有资财的少数腐败干部,谅必曾经内心深处对“偷”字也无所畏惧,一念之差酿成大错大罪。古人早有告诫“勿以恶小而为之”,看来,类似“偷菜”这种“小坏”绝不能放任。

再次,“偷菜”游戏会直接引发人们损人利己的自私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这可能又是“偷菜”游戏的“软档”。有报道说,在虚拟世界里,玩“偷菜”者忙得不亦乐乎,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市民在郊区认种的菜地却很少去光顾。这不能不说有点讽刺意味。专家提醒,“偷菜”游戏使玩家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心理满足感,比如偷窃之后的成就感和获得虚拟财富后的虚荣感,它以损人利己为荣,以好逸恶劳为乐,其直接的心理效果是触犯了道德底线,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方式,进而扭曲了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再走远的话,还会诱发是非不分者和意志薄弱者的犯罪心理。从这个意义上看,沉湎网上“偷菜”,当为人们口诛笔伐了。

游戏是一种娱乐,政府部门在对娱乐业的监管与引导中,应该支持健康的,允许无害的,反对格调低下的,坚决打击黄色的,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综上所述,类似“偷菜”游戏,既有“硬伤”又有“软档”,如此迎合玩家的低俗口味,不可视之等闲。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