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人民日报撰文称,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体制机制的不合理,造成了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和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根本原因。
文中提到:一则有趣的民间传说可作为医患关系的注脚。唐朝药王孙思邈外出采药,遇一只母虎张口拦路,孙思邈看出虎有难言之疾。原来这母虎被一长骨卡住了喉咙,是来拦路求医。孙思邈为其将异物取出,虎欣然离去。
由此而得出结论:第一,即使是吃人的猛虎患病,医生也应本着仁义之心为它治疗,何况生了病的人呢;第二,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对于为它解除病痛的医生也怀有感恩之心,有礼貌地回应。
虎与人的关系,这只是一个特例,大多数情况下虎与人的关系是猎杀与被猎杀。如果是在猎杀与被猎杀的对立状态下,虎与人就难以实现和谐关系。同理,患者与医生的关系也是如此,假如医生对病人是象孙思邈一样,怀有对病虎救死扶伤并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心情来医治,则病人当然也就会理所当然的来礼貌对待,而假如医生对病人象对待猎物一样大肆索要高价,治一个小病数千元,治一个大病要人的全部家产,则这样的医患关系就难以实现和谐。
还有一个有关虎的典故,叫作“苛政猛于虎”。虎再猛也只是在特别饥饿并且找不到其他食物的时候吃个把人,而“苛政”则不一样,它会害得所有人妻离子散且揭不开锅。医政当然不是苛政,也不应当是苛政,但某些地方大量存在的吃不起药看不起病遇大病只能等死的残酷现实却是“准苛政”。小病去医院数百元钱出不了医院,大病则要等着向医院贡献全部的积蓄,医院完全不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而照样索要高价,这是不是“苛医政”?
再说医生的行业风气与对待病人的态度。文中列举了大医院医生来不及上厕所的尴尬现实,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正说明医疗行业的天平在倾塌吗?基层基础不牢固,病人只能到大医院“攀高枝”,假如医疗行业的天平向基层倾斜,建设过硬的基础医疗工程,病人还会如此“眼光向上”吗?大医院的医生因忙而心情烦躁,但乡镇小医院的医生也忙到心情烦躁吗?即便一天没有几个病人,医生统一的脸型仍然是冷、酷、板,甚至不太有生人气,而象泥偶,象庙里的神,这还有点救死扶伤的味道吗?你去大医院任何一个窗口看看,一个配药员也敢对任何病人横眉怒目,何况是医生?
谁是谁的利益共同体?谁和谁是利益共同体?你给我方便,我也给你方便,你和我在一个锅里混饭吃,这叫利益共同体,但这一个锅里混饭吃的伙伴将另一方当作好欺负的对象,千方百计想从对方身上“揩油水”,损对方利益而利己,则“利益共同体”就会成为对立面,这样的道理相信卫生部领导不会不明白。
想起了人民的好医生华益慰,假如医疗行业的医德水平有华益慰同志的几分之一,恐怕也就不可能存在医患纠纷,恐怕也就不存在高价医药费。
- 2009-12-11医患双方成利益共同体知易行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