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篮球:教育全球有个共识,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放弃基础教育,就是放弃未来。
在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新闻向来层出不穷,每一个政策的出台、细节变动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舆论焦点,毕竟对家庭来说,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此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国家教育制度的关注程度、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又会看到,每一次地方教育政策的改革都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号高歌前进,结果没过多久便偃旗息鼓。
12月12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同时,重庆市教委下发小学课程安排表和中学课程安排表,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周体育课、音美艺术课的数量。基本方向就是松绑。
如果我是一名中小学生,这对我来说肯定是一个利好消息;如果我是一个学生的家长,想必此刻会忧心忡忡。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最大问题,也是惯性思维。小范围的试验田不断开犁,对一个社会教育制度的优化是有好处的,但是这种试验方式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松绑的极端。
的确,谁都会承认,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有时候公布成绩对个别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还有个问题必须清醒:素质教育难道只能停留在是否考试公布成绩?是否多开几节文艺课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狭隘方法是因为国家层面没有给予素质教育充分的指导。
我们在忙着为孩子“松绑”,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忙着“上绑”。我在读一位留洋学者的一篇文章时了解到一些看似相背、却值得反思的信息。
从现状来看,中国的孩子书包重课业难补习班多,而在美国孩子作业少放学早课外活动多。人家就是再放松,在技术创新、科技领先的事实之下,也让别人没法挑刺。为什么要上绑呢?原来美国政府的确十分好面子,2003年 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一个报告,指出38个国家中,美国15岁学生的数学能力排24,阅读能力12,解决问题能力26。这样美国相当紧张。
早在2001年,美国就出台了“不让任何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是联邦政府针对公立中小学的一场教育改革。为什么针对公立学校,很明显因为他们的资金是依赖公共财政,易于控制。此次改革核心举措是用标准化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能力进行年度检测,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如果哪个学校学生的检测不进步,相应的财政资金便被控制,学生也可以调剂到成效显著的学校。几年实行下来成效显著,阅读、数学能力都达到了三十多年的最高点,而且顺便解决了白人学生和有色人种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
这项改革体现的基本精神就是:公共资源要对公众负责。当然反对声也很多,但是他们用真实的成绩说服了最主要的群体:学生家长,有了他们的支持其他人的反对显然是自作多情。而且对联邦政府“公共教育质量应该有评估标准”这个核心没有什么异议。
再回到我们国家,素质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就是因为对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无法定义。除了考试,似乎没有别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学习不好就没有未来。松绑的意义何在呢?那些所谓的改革是不是又造成了新的不平衡?谁为孩子的将来买单?
?
- 2009-11-13教改纲要更需要意见交锋
- 2009-10-30给“成都教改新政”以掌声和鲜花
- 2009-08-25语文教改缘何鲁迅作品被删?
- 2009-08-10教改的实质是考改
- 2009-04-19可惜了一个教改成功案例
- 2009-04-12教改切不可急功近利
- 2009-03-05“文理分科”不是教改的关键
- 2009-01-08新一轮教改,温总理亲自挂帅力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