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肖隆平 > 正文
质量下降给高教敲响警钟
www.fjnet.cn?2009-12-29 09:16? 肖隆平?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作为世界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礼记·学记》中如是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老子说:“其为人也,学道不倦……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则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都是教育的结果,或让人自强成器、或让人知乐忘老,或让人足智多谋。然而,时下的高等教育却是不仅让人得不到这些结果,反而有些让人悲观失望。

据《武汉晚报》报道,武汉大学近日披露的一份虎扑篮球:当下硕士生质量的调查报告表明,中国硕士生质量呈下降趋势,硕士生们根本就未能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知识。这份调查表共向全国43所高校硕士生毕业班发放,其中有效问卷的48.2%来自全国22所“985”“211”高校,其他来自一般大学,涵盖哲学等10个学科门类。

质量下降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专业知识不精,个人判断力没得到提高等,终极体现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笔者从与华东某交通大学一位硕士生的对话中也得到了映证。这位2009年毕业的硕士生,对自己是否能读博没抱多大希望,找工作至今杳无音讯也让这位硕士生不知所措,不知前途在哪。正如专家所言,研究生扩招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如今的硕士生质量,据笔者对中国某传媒大学的观察也发现,由扩招到质量下降再到就业难似乎呈现了某种必然联系。然而,这种必然联系并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足够重视。

捷克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包括虔信),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发展人。换句话说,功利点讲,教育,不管是在老子、孔子,还是夸美纽斯眼里看来都是人达到某个目的工具,手段而已。而人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幸福,幸福和教育有什么关系?从现实来看,教育让人迷茫,看不到希望,显然教育失去了让人幸福的作用,失去了其作为工具的某些功能。所以,高等教育已经南辕北辙。

事实上,如今的高等教育沦落成了地道的“工具”,一方面被“被教”的人所利用——他们把教育当做了自己飞黄腾达、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另一方面被“施教”的人所利用——他们把教育当做了自己成就彰显,捞取官衔的利器。从力学原理来讲,教育本身就像一个方向的“力”,“被教”和“施教”是另外一个方向的“组合力”。“被教”和“施教”组合出了多大的“力”,教育也自然会使出相应大小的“力”。因此,当教育被“被教”和“施教”同时利用之时,教育也释放出了同样甚至更多的后果——今天所形成的一个个事实便是后果。

从因果关系上说是如此,从功利角度来说亦是如此。“教育的多数受益是完成学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的。”因此,寄希望于通过接受越高的教育来达到某种更高目的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寄希望于通过延长教育时间来缓解某种社会问题的作法也是不可取的。唯有让教育回归其本位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让人自强成器,足智多谋,知乐忘老。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