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周欢 > 正文
以汶川的名义为遭受地震的海地祈福
www.fjnet.cn?2010-01-15 08:55? 周欢?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海地地震中遇难人数或超10万!“生命高于一切”,因为加勒比地区一场近二百年最强地震,西半球的岛国海地这几天已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毫不例外地登上国内很多新闻媒体特别是门户网站的的头条。海地发生地震当天,我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立即作出指示,要求想方设法营救被埋人员,而由地震应急抢险、医疗救护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着专业救援装备驰援海地。笔者还注意到,很多国内网友自发地为海地哀悼和祈福——海地地震深深牵动着中国人的心。

因为有着同样的痛苦记忆,国人与正在经历灾难考验的海地人民格外地感同身受。还记得,2008年5月那场突如其来袭击我国四川汶川的地震。当时地震发生后,不仅举国上下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国际社会也纷纷不吝给予大力支持。灾难面前,没有国界,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的救援和医疗队以及大批国际友人迅速集结开赴四川参与救援工作。而在全国哀悼日期间,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也接受了海地各界对汶川大地震罹难者的悼念,其中就有海地看守政府总理阿列克西、工商部长杜塞等人。

短短一年多时间后,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以及国际社会的关心下,曾遭受重创的汶川地震灾区可谓“旧貌换新颜”,并且继续朝着美好的明天进发。正是因为汶川,我们更加学会了珍惜;因为汶川,我们更加懂得了大爱;因为汶川,我们与远隔重洋罹受震灾的海地天涯咫尺、爱心守望。坚忍的汶川在废墟之上涅盘重生,它用自己的过往向世界发出昭示:在天灾面前,每一个单独的个体或许都是脆弱的,但在人性的至爱中以抱团取暖、心手相牵的方式一定可以迎来生的希望和新的曙光。

人有国籍,爱无国界,大爱可以逾越所有障碍,不管国家、肤色和语种,因为无论何时何地,爱本身就是一门全球共通、维系世界的语言。曾经,汶川使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关切和友爱;如今,海地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紧急送去的援助和关爱。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地球村没有孤岛,爱心可以创造奇迹,在相同的地震灾难面前,汶川就是最好的见证人。中国同样有自己千年不变的信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汶川的名义向苦难的海地送去真诚的祝福和良好的祈愿,笔者相信深谙知恩图报的汶川人以及所有中国人都愿意!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