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忠县县委书记朱晞颜透露,春节后将推进机构改革,拿出一个乡镇、两个部门一把手职位进行全国海选。这次海选,最后胜出者有“组阁”的权利,可以自己选择副手。(2010年2月1日《重庆晚报》)
一把手实行全国“海选”,实在是有许多兴奋点的一条新闻。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推行了党政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但职位开放的范围还有些窄,多限于单位副职,一把手任命还是通过组织决定产生。勇敢降低一把手的“准入门槛”,朱书记的胆量真是令人钦佩。
其实,将一把手的任命权交给公开考试,还不仅要具备挑战传统干部选拔机制的勇气这么简单。通过公开选拔,把应试者放到布袋里,让优秀者锋芒毕露,比起干群推荐、组织考察任命,无疑是一种更公平、更科学、更高效的选人方式,真正实现了人尽其才、职得其人。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于被选者、于工作推进皆有利无害的“新事物”,却很少有官员主动“吃螃蟹”,除了创新观念不强、改革勇气不足外,更重要是不肯放弃一把手任选中的巨大利益。
当然,我们说得不单单是经济利益,如下级的“上贡”等,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许多党委书记紧攥一把手的决定权,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对政治局面的掌控。将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升迁命运牢牢握在手中,拥有一言九鼎的拍板权、不容置喙的否决权,自然就树立起了无上的权威。反之,如果干部任选交由考试来公开决定,就意味着失去了控制权,自己因干部任免而培养起来的“核心地位”会发生动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后”。对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既有利益,党委书记岂会主动放弃、双手奉上。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目前的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还是不彻底的“半拉子工程”,能少公开的尽量少公开,能不涉及重要职位的尽量不涉及,干部选拔的“暗箱操作”仍是通行的“公开潜规则”。而朱晞颜这一因在网上以“振中华”之名与网友互动而荣膺“重庆十大网络红人”的忠县县委书记,对权力的放手比这还彻底干脆,意允许公选干部自由“组阁”,这份洒脱,几个党委书记能做到?其实,这种洒脱,源于对自已的充分自信。只要一个上级做到了开明、公平用人,真心、诚恳做事,他不需刻意地用政治手腕来控制下级,自会聚拢人心,赢得拥护和尊重。这种素质,恰恰是现在很多干部所缺乏的。这样的干部,也是我们真心希望看到的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