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刺激消费者“二次消费”,不少商家都推出了会员积分制,如今这一模式也堂而皇之地用到了小学生文具消费上。广东长安上沙社区的部分家长反映称,该社区某小学旁边的逾越文具店自推出积分制以来,个别学生竟月花3000多元购买文具。(2月2日广州日报)
牟利生财是商家的本性,因此,看到这则新闻,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印象并不是商家的无良和缺德,更多的是为孩子一个月消费3000元用来购买文具感到揪心。
将板子都打在孩子身上,又不尽客观,因为孩子本身没有经济能力,他们用钱主要来自家长。设想一下,如果他们购买文具的钱来路正当,至少可以反映出这类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富裕,家长对孩子用钱也并不吝啬。一个月仅购买文具就达3000多元,要是再加上其它消费,开支岂不要上万?相比之下,一个农民工在外拼死拼活每个月才挣几百元,一些贫困地区的家庭一年生活费也只有几千元,这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来,而让人无语的是,这就是社会现实!
对小学生月花3000元购买文具,当然有孩子的好奇攀比心理和商家的引诱唆使因素,由于涉嫌违规经营,文具店已经受到工商部门的查处。对那些花钱阔绰的孩子,我们虽然无权要求他们“装穷”,但是,教育他们合理花钱,则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作为家长,更应该加以反思,即使家里“不差钱”,也不必让孩子养成摆阔、显富、攀比和享乐心理。一个懂得教育之道的家长,在生活中,首先自己要合理消费,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应当考虑家庭的收支情况、孩子的年龄实际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因素,教会孩子理财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用钱习惯,从而为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小学生一月3000元的文具费,似乎让我们陷入了商家、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情感纠结之中,走出纠结,这件离谱的事情才有现实意义。从眼前来看,春节即将来临,孩子们的口袋又会鼓起来,如何让孩子管好用好口袋里的钱,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从“3000元文具钱”中受到启发。
- 2008-12-18"性"主题文具,呻吟的不仅是美女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