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3时许,新洲一所初中学校组织毕业班的30多名班主任和学科组长从学校出发,冒雨前往道观河风景区报恩禅寺敬香。带队的副校长说,此举是“为了加强凝聚力”。新洲某初中一位副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昨日组织30余名九年级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参加敬香祈福,因为下月就要中考了,学校希望九年级的孩子们考出好成绩。(5月18日《长江日报》)
学校是传授科学与知识之场所,老师则应拥有科学的理念和信仰,因此,如同新洲某中学这样组织毕业班老师和学科组长集体前往寺庙敬香的事件就更像一种巨大的反讽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所作所为应当是学生的典范,那么当老师都其身不正且将升学的希望寄托于虚无飘渺的神佛之时,又岂能指望学生自信满满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呢?而校长所谓敬香可以“加强凝聚力”一说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向来只见通过动员大会、加强成员沟通等方式来加强团队凝聚力却不见有拜佛敬香这一措施,难道所谓的加强凝聚力就是要统一思想,让全体教师都指望通过神佛保佑来取得好的考试成绩?
拜佛敬香来“加强凝聚力”,为毕业班学生祈福固然是好无作用且不可取,但是学校和老师的这一举动又何尝不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巨大升学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呢?
事实上,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在不少地方至今仍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应试教育体制仍旧根深蒂固未受丝毫动摇,学生升学率、考试分数、学科竞赛获奖次数这些陈旧指标依然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好坏的直接标准。在此种语境下,升学率、考试分数等指标毫无疑问也就成了经常压垮学生甚至老师的那根最后的稻草。面对升学率、考试分数所带来的压力,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也只能无所不用其极、“一分希望,百般努力”,如此情况下,将学生的升学希望寄托于拜佛敬香也就并不显得难于理解了。同样,相信老师们定然是不会不知道拜佛敬香这样的迷信之举于学生的升学率是毫无实际裨益的,但是当面对巨大的压力升学之时,将希望寄托于神佛身上,显然这也是无一种奈之举。
因此,老师们不避身份的拜佛敬香的荒唐之举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带来的巨大升学压力,这样的压力不仅仅存在于学生也存在于老师,只是老师们的压力还远远未得到我们重视而已。
- 2009-11-05没有升学率,素质教育意义何在
- 2010-03-12取消升学考试受户籍限制的现实路径
- 2009-10-02状元代言与升学率有何关系?
- 2009-09-09绩效考核不与升学率挂钩不太容易
- 2009-08-21别让"被参加"升学宴钻民俗的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