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这将成为越来越多租房族的疑问。因为新政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不利。据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调查显示,目前因为新政影响最大的通州、望京等区域,虽然房价下跌幅度已经接近或超过15%。而租赁价格则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以亦庄、通州、望京、马家堡为代表的“领跌”区域租赁价格上涨幅度甚至超过了7%(5月20日《北京晚报》)。
短短几个月,北京的房屋租金就上涨了7%,而与去年相比,租金上涨幅度就更是令人咋舌!一套普通两居室租金涨幅在20%以上,一些地段好、交通方便的涨幅更是高达50%。对于这样的现象有条件的租房族还能默默忍受,但没条件的呢?这是否将导致更多的外地人(租房族绝大多数是外地人)产生离开北京的念头呢?
这让笔者想起了此前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的《虎扑篮球:修改〈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草案)》,该草案规定:租住成套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或者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7.5平方米,租住平房的,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4平方米。尽管这个规定初衷是为了租房族好,可这样的规定显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如果按现在的租金上涨幅度计算,恐怕越来越的租房族将租住在面积越来越小的胶囊公寓之中。
自从今年初一些“80后”提出离开“北上广深”口号以来,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70后”在陆续地响应这一口号。尽管暂时来看对于北京(等一线城市)还尚未表现出任何负面影响,但长期必定影响到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因为随着外地人口逐渐看不到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发展的希望,那北京的人力就将变成一潭死水。尽管这只不过是发展过程中进步的一个代价,但这样的代价无疑大了点。
因为北京拥有雄厚的财政基础,仅从今年1—4月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全市财政收入达892.8亿元,财政支出只有621.3亿元,收入远大于支出。虽然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是增收的主导因素,但营业税在几大税种中增长幅度也达到了30%以上。因此,北京想获得更大更持久的发展,还须摆脱靠房地产及相关行业获取更多“收入”的怪圈,而改以通过提供温馨舒适的住房条件等优惠措施来吸引人才,才是上上策。
有专家建议,我国应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即向无条件、无能力入住正常住房的群体提供房屋补助等。比如德国,其根据家庭人口、收入及房租支出情况给予居民以适当补贴,保证每个家庭都能够有足够的住房支付能力。因此德国有86%的国民享有不同额度的购房补贴和租金补贴。在这方面,北京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先行先试,为北京的后续发展着想,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让为北京服务的外地人享受到北京的发展成果,凝聚北京发展的“人气”。
- 2010-05-14都拿来出售了还能叫“廉租房”吗?
- 2010-05-01整治群租,不能矫枉过正
- 2010-05-07强定群租标准可能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