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下一个“张悟本”在哪里野蛮生长
www.fjnet.cn?2010-05-31 09:11? 华商报?来源: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

没用几天,大红大紫的张悟本便被打回了原形。昔日头顶上的神奇光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劣迹斑斑”——— 身份造假,并非卫生部营养专家;履历造假,“父亲曾系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纯属吹牛;误导公众,以绿豆、生茄子等“豆”得信众团团转,甚至就连农业部官员也说,今年绿豆价格狂涨就是张悟本的“贡献”……看今日情景,一代“食疗大师”的倒掉似乎已成必然,问题是,“不明真相”的民众真的可以“从此过上明白消费的幸福生活”?不然!

一个张悟本倒下了,一定会有另外的“张悟本”或者“王悟本”、“李悟本”冒出来,彪悍地接过“江湖大师”这面大旗,继续顽固的“忽悠大业”。笔者无意于妖言惑众,这个判断来源于一个基本事实——— 孕育“张悟本”的土壤不仅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不到对其彻底清算的迹象。所以,就像在胡万林、“刘太医”、林光常之后,我们仍然用钞票“浇灌”出张悟本一样,在张悟本之后,我们依然无法判断下一个“江湖大师”正在哪一个角落里野蛮生长。

有人说,张悟本从一个下岗职工折腾成“一代神医”,是因为背后的商业推手太厉害了——— 推手确实不凡,但对于“敌人”狡猾之处的赞扬,多数情况下恰恰是要逃避甚至掩盖 “我方”短处的羸弱。清算一个张悟本太容易了,清算我们自己则太难了。

为什么顶着 “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幌子在京撞骗这么久,直到媒体将其扯下神坛卫生部才出来揭穿——— 最起码的公共监管在哪里?为什么“科普市场太混乱使得张悟本打擦边球钻了漏洞”,是不是若“收敛”一点不搞身份造假擦边球就可以继续“擦”下去——— 科普市场的基本门槛在哪里?为什么张悟本跌下神坛之后“七位国家级专家”才一条条驳斥“绿豆神医”的谬误,此前科学界却几乎没有任何“打假声音”——— 知识分子的担当在哪里?为什么治愈效果可以无限放大,以简单低级的手法出书、上电视,赚足眼球却没遭遇鉴别障碍——— 传播媒介的公共责任在哪里?为什么“江湖大师”们在中国总不缺乏盲从的信众,很多人也热衷于以绿豆、酸奶、柿子椒、生茄子这等廉价物品治病——— 除了健康素养不够,是不是也跟“科学治病”的从医通道遭遇“看病贵看病难”的困扰有关?不然如何解释被忽悠者大多属于底层群众?

张悟本13年前登场开始折腾之时,约略也是胡万林大师跌落台下之时。十来年过去了,回看“后继者”的操作模式,有多少只是沿用了胡大师的套路?回看对张悟本“为什么”存在的土壤质疑,有多少在清算“前仆者”就依稀说过?这些年,据说公共管理水平提升了、公民素养水平提升了、传媒发展水平提升了、专家科研水平也提升了——— 可一个江湖大师忽悠公众的技术水平,为什么竟然可以不必水涨船高地跟着提升呢?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了本新书,题目就叫《低智商社会》——— 这个社会越来越蔓延着一种“弱智现象”。而要把类似张悟本事件中我们束手放弃的 “思考能力”找回来,究竟要靠什么?公共监管完善?科普市场法治?媒介自律自省?公共精神担当?科学信仰普及?基本生存保障?还干脆就是——— 一样也不能少?

被欺骗 (尤其被没什么技术含量地骗)是一件很羞耻的事儿——— 但当你说的是一群人的时候,则很可能是另一回事儿了。鲁迅说,那是无物之阵,我则说——— 无物之阵也要勇敢地投出矛枪头,不然就永远跳不脱被下一个大师忽悠的命运。所以我们要有勇气诘问:究竟哪一个“接受”到了张悟本带来的耻感,并打算知耻而后勇地有所行动?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