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尊老养老应有全国性统筹安排
www.fjnet.cn?2010-06-09 09:56? 童大焕?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两千多年前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孟子的社会和谐理论与哲学思想,但是直到人人曰盛世的今天,它还是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去年9月,民政部曾在宁夏召开全国性会议,确立了“全省统一发文、80岁以上、按月发放”这三项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但时至今日,只有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云南、宁夏等六省(区、市)达到这三项标准。

为推进这项工作,酝酿了一年之久的《民政部虎扑篮球: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即将对外公布。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国在80岁这个年龄才建立高龄津贴,我们自己都觉得寒酸,全世界都没有这样搞的。”

一个社会的富裕幸福、祥和安定最终不是通过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霓虹闪烁等的物质硬件来体现的,而是通过“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社会自由、公平正义等制度性软件来体现。

不论是高龄津贴,还是紧随其后的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医疗保障,焦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尤其是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地区和农村。在严峻的生活压力下,在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孝道和家庭养老、土地养老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2009年民政部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大约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其他99%的人选择在家庭养老。有研究表明,超过50%的子女对老人的态度是麻木的,“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

尽管99%的人选择“家庭养老”,但在广大农村,事实上大多数老人是“自生自灭”,因为多数青壮年进了城,很多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无人照顾,尚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则多数还要帮助照顾下一代。

中国的区域差别在城市化背景下,正史无前例地迅速拉大。计划经济时代,政府通过严格的户籍限制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为工业和城市做原始积累;市场经济时代,这种剪刀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速扩大:农产品价格上涨处于通胀的末端,但每每成为政府严防死守的对象,因此农产品价格与国际上的价格差距越来越悬殊;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低价征地、高价卖出”,农民向政府转移的价值总额,据说已高达20万亿—30万亿元;第三,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入城市,人口流动带动资金流动,偏远地区和农村日渐衰败。与此相应的是,人口流出地的地方政府也日渐“贫穷”。

单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单靠地方政府的努力已经远远不能保证养老的基本公平与人道。因此,对于推动养老等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公平普惠型转变,省级以上高层级政府应拿出更多的行动,需要全国性的统筹与公平安排。手中掌握大部分税收的中央和省级政府,以及手中掌握大部分土地出让金的城市政府尤其是大城市政府,应该拿出足够的份额,反哺农村、反哺人口流出地区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事业。

我们应该建立起职责明确的、高层级政府承担高层级责任的农村养老和医保体制。不仅仅是寒酸的高龄补贴,对于现有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都应该由中央政府全面兜底,一步到位完成其个人无须缴费的、较低水平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较高水平以及60岁以下老人的部分,则主要由个人缴费和地方政府来承担。

(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