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丰富了“治”的含义,“治”不能单纯指向自然,更应指向人类自身;治也不仅是对大自然奔涌不息的强大能量的驯服,更应在社会大系统中有机地协调和完善。进而言,是以民生为惟一旨归,在“防”和“减”上做文章,预防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好雨知时节,暴雨却致灾。自6月13日以来,中国南方出现强降雨过程,多省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大水冲垮公路桥梁,导致铁路停运,树木连根拔起,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据民政部昨天发布的信息,此次洪涝灾害已造成2514.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75人,失踪107人。
洪涝灾害是灾害学中的一个专门概念,涉及范围广,危害大,需要更为系统、完备的应对措施,尽可能“防”,尽可能“减”。此轮强降雨并没出现以往“多少年一遇”的定性,表明绝非强度罕见,但还是出了人命,至少说明“防”上有疏漏,“减”上有不足。比如,广西岑溪市南渡镇社垌村有一家六口住在山坡上,当地干部因为“想不到这个地方也会发生山体滑坡”,就没有派人通知,结果这家人全部遇难。财产损失可以弥补,人的生命如何挽回?这起惨剧警醒相关部门,越是遇到无情的天灾,越要以民生为旨归,未雨绸缪,及早预防和应对。
虎扑篮球:此次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有专家认为与年初冷空气频繁有关,也有专家说是受到厄尔尼诺等因素影响,此外,还有特殊地理条件说,全球气候变暖说等。这些说法也许不无道理,但是,都没有超出客观原因而忽略了人为因素。当然,这也与长期形成的对自然的态度有关。过去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总是强调“治”,要驯服自然,因此,能“治水”的大禹就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和图腾。但“治”过几千年后,依然还有洪涝,人们面对洪涝灾害依然还是无措和惊慌。
现代社会丰富了“治”的含义,“治”不能单纯指向自然,更应指向人类自身;治也不仅是对大自然奔涌不息的强大能量的驯服,更应在社会大系统中有机地协调和完善。进而言,是以民生为惟一旨归,在“防”和“减”上做文章,预防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就要求把防汛减灾当成一个综合
的社会运行系统,在社会发展与水土资源开发和配置上寻找平衡点,在防洪防涝上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减灾法律体系,进一步建设高效的减灾行政体系。社会不应只是一个被动的承受体,逢水怕水,遇旱惧旱,而应是积极的综合应对体,建设并夯实应对灾害的防洪设施及组织形态基础,是人类的方向。
日前在无锡举行的“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极端气候是造成此次涝灾的直接原因,但也暴露出城市水泥“硬壳”下排涝系统的软肋,让城市防洪防涝能力中潜在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比如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连续发生两次水漫全城的现象,1.3万辆汽车遭遇“没顶”之灾,更引发超亿元的巨额赔偿争议。在江西、福建、湖南的多个城市,市民的汽车、住宅、商铺遭淹。
殷鉴不远,深圳同处南方,且为台风暴雨频密造访的滨海城市,可以说面对的是同一难题。而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几天南方部分地区将出现新一轮强降雨,意味着对深圳的考验还在后面。此时,当务是应急,检查市政设施如下水道排放是否存在缺陷,检查应急管理是否存在盲点等,而从长远而言,城建规划应把防洪减灾当作以民生为旨归的重要考量,不然,每到此时,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痛惜和反思,而反思过后依然故我。
- 2010-03-25春季俄或有200处村庄遭洪灾 俄投入7亿卢布抗洪
- 2010-05-26信息不对称,自然容易被钻空子
- 2010-05-17敬畏自然,必须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