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成功学”忽悠人的前世今生
www.fjnet.cn?2010-07-13 10:23? 十年砍柴?来源:重庆时报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励志类图书热销。我知道这种书只是为了迎合时下国人,特别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盼望发财、盼望成功的普遍心理。而一个人的“成功”岂能容易地复制到另一个人身上?但尽管如此,“成功学”的教材不仅在今天,而且在中国古代都大行其道。

中国从西周有官学以来,包括孔子教育弟子的“六艺”,目的都是受教育者的“成才”意即“成功”。基于此目的,对人的教育一般分“德”与“能”的培养,即道德的教化和智力、知识的开发与培育。这样正常的“成功学”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到清末私塾所教的《三字经》,莫不把道德教育置于“成功学”的重要位置。

这种正常的“成功学”教育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且见效慢,于是有一种投机取巧的“成功学”就出现了,且市场广阔。季羡林先生曾在《大唐西域记校注》的序言中谈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就是这一宗教的“门票”越来越便宜的过程。“成功学”亦是如此,只有降低难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善男信女。于是,提供便宜法门、寻找捷径便成了各个时代“成功学教主”最重要的内容。

《战国策》算是中国一本很早的“成功学”教材。战国时期,宋襄公那种遵循“仁义”底线的竞争者只会被人讥笑为蠢蛋,而只要成功可以不择手段便被许多士人奉为圭臬。其中两个杰出的代表人物当属受业于鬼谷子的张仪、苏秦。这两人均是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登上相位的。而他们搞内政外交的不二法门就是:能骗则骗,能赖则赖。如张仪为破六国联盟,以割地为诱饵戏弄了楚王,可后世许多人却不以这种骗为耻,反而以能骗人看作获得成功的大智慧。鬼谷子也被神化了,似乎一位名师教徒弟,不需要寒窗苦读,只要给他看几本秘笈,就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掌握了成功的法门。后来黄石公授兵书给张良的传说,也是类似的逻辑。

武侠小说中常有绝顶高手临死前将全部内力传到一位年轻人体内,使他一下子练就绝世武功。可现实中哪有这样的奇迹呢?如果有人说他可以这样做,那么这人多半就是骗子。《儒林外史》中就有这样的一个骗局:科考落第而靠印“高考解题大全”(当时叫《三科程墨》)的书商马纯上,在游西湖时碰到一个鹤发童颜的道士。这老道找了几个托儿,设一个局,在马纯上面前演习炼丹,将黑煤炼成白花花银子。如果不是这老道突然患急病死了,马纯上必定上钩。

眼下世上所叫卖的各类“成功学”教材,多半和那位老道“点石成金”的路数差不多,也都是利用了多数人想一夜暴富的心理;而“成功学”教材之所以能大卖特卖,就是看准了年轻人特别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艰难,而渴望尽快获得成功的普遍心理。笔者以前读史书,大惑不解的是像秦始皇、汉武帝这类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为什么也会被那些声言能找到“长生不老药”的方士骗了。现在一想,道理很简单,以权力和财富来衡量,一国之中,皇帝是最成功的。而皇帝唯独打不过时光,终究是死的,这是皇帝最大的软肋。于是,方士利用皇帝这个弱点,成功地推销了并不存在的“长生不老药”。

一个“成功学教主”也许会因为骗局被发现而倒掉,但保不齐还会有其他的“成功学教主”涌现。因为,忽悠人的“成功学”盛行的文化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原刊于7月12日《华商晨报》)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