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维权困局中无力的不只是“锦旗哥”
www.fjnet.cn?2010-11-25 10:26? 周欢?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这几天,江苏无锡市新区出了一位“锦旗哥”,因为加班却拿不到公司的工钱,打了14场官司仍得不到解决,于是他手持锦旗,出现在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门前。锦旗上写的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不为人民服务”,落款为“周力敬赠”。(11月24日《现代快报》)

赠送锦旗,本非新鲜事。现实中,当政府机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老百姓往往会自发送上一面锦旗以示感谢,上面写着“为人民服务”等字样。可当一位普通公民手持印着“不为人民服务”大字的锦旗出现在职能部门面前,个中幽默意味不言而喻。

但幽默之中又透着一丝悲凉和几分沉重,“锦旗哥”的冲动之举与其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行为艺术,还不如说是维权无门语境下的最后一搏。职工与企业发生劳资纠纷,劳动保障部门作为站在公共立场上的第三方,扮演着协调当事双方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角色,也正是如此,“锦旗哥”一次次寻求公权护卫。打了十多回官司仍无果而终,归咎于劳动部门“不给力”也好,归结于双方纠纷太复杂难以协调亦罢,总而言之,都道出当下维权之艰。

揆诸现实,在法治受到极力推崇的今天,凭借正当法律途径解决维权问题还并非一路畅通,普通公众的维权困境依然触痛着社会的敏感神经。当河南新密的农民工张海超怀疑自己患上职业病尘肺,多方求助无果后决绝地以“开胸验肺”的悲怆之举进行维权时;当在上海工作的司机孙中界遭遇“钓鱼执法”无力自辩,不得已以砍断手指的凄惨方式自证清白时……其实不难发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譬如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等,仍然时刻牵动着普罗大众。而在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甚至权力失范的语境下,身处维权困局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因被逼无奈而以极端、另类的方式向社会宣告自己的存在。

“锦旗哥”以异类锦旗“示众”的方式以期赢得公众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虽是无奈行为,却非理性表达。不过,对于维权无力的普通公民而言,也许只有想法设法吸引舆论关注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诉求。令人欣慰的是,张海超和孙中界的悲壮、极端举动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从而最终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但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他们只是维权困境中的少数幸运儿,通过制造轰动效应并非百试不爽的维权途径,只有当法律真正为民所用、申诉渠道真正为民所开、公职人员真正为民服务,老百姓的维权之路才不会如此坎坷漫长。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