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周立波:其实我是一个小丑
www.fjnet.cn?2010-11-30 09:14? 羽戈?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周立波自成名以来,似乎一直处于无穷无尽的争议之中。所谓争议人物,正当如此: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爱之者誉其为圣贤,恨之者贬其为小丑。与周立波同侪者,还有李敖、李宇春、以及某些时刻的韩寒等。他们的名字,像飘移的国境线,一有风吹草动,即刻激起硝烟弥漫,战火烧遍天山。

当然,这些人的争议性质各有千秋:李敖之争议,在于他置身于被割裂的两块土地、两个时代之间;韩寒之争议,在于他发扬的价值以及他的发扬方式,为一部分人所强烈认同,而为另一部分人所强烈反感;周立波之争议,则在于他的职业与他的德行,他的抱负与他的作为,他对自己的定位与世人对他的定位,出现了严重的,乃至判若霄壤的精神分裂。

一个小丑的批判

说白了,周立波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小丑——这是一种职业,并非道德评价。

我第一次看周立波的视频,便被他这张脸深深吸引住了。记得小时候听评书《兴唐传》,说程咬金赤发蓝脸,不做强盗,实在可惜。同理,周立波这张脸,不做小丑,则无天理;做小丑而不红,更无天理。

这绝对是一张小丑的脸:真诚而狡黠,滑稽而严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善,一半是恶。而且这张脸,只可能出产于上海,就像赵本山的那张脸,只可能出产于东北(刘谦那张脸是不是只能出产于台湾呢)。一张是小农经济的脸,一张是商品经济的脸。赵本山再怎么装腔作势,至多像一个乡镇干部,且是副职。周立波则不然,哪怕他衣衫褴褛,落魄江湖,他的脸依然充满了现代性的金属质感,有七分半殖民地的商业气味,三分半生不熟的时尚品质,唯有在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金粉堆里浸泡多年,才能出此成果。

这张脸就是标志,是他的艺术的标志。演员都会“变脸”,在赵本山等人身上,变脸是一种表演,是挤眉弄眼,是挠首弄姿;在周立波这里,变脸则是一种天赋,他仿佛天生就长了七十二张面孔,无论他怎么变脸,他哭,他笑,他怨,他怒,他把内裤蒙在头上,然后剪开,观众一看:这是周立波。我们并不觉得他在表演。

周立波成名久矣,但他从一个演员蜕变为一个明星,真正闯入公共空间,当在2008年末,《笑侃三十年》一炮走红。最闪耀的一段,自然是他戏仿被鞋袭的温家宝总理,不单是模仿,还有原创性的反讽与批判。这段表演,置诸国际舞台,或无出奇之处,然而,我们见惯的喜剧,却是只嘲笑江湖,不嘲笑庙堂,只讥讽民工,不讥讽公仆,只批判金刚,不批判李刚,周立波居然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在总理眼前放屁,怎不令人惊讶,惊艳,惊呼,惊叹:这样的小丑,才能带给我们快意而久违的欢愉,而非皮笑肉不笑的格式化笑容?

尝到甜头以后,周立波便一路狂奔。《壹周立波秀》的外套是表演,内衣则是批判。“按揭,就是把你按在地上,一层一层揭皮。”这种话,赵本山不敢说,郭德纲不想说,周立波则说了,他一面说,一面奸笑,简直就是以房奴民的周扒皮,让身为房奴的观众恨不得砸破电视机抽他两耳光。把小丑演到这份上,我们便不能称之为表演,这是艺术。

但是,周立波始终是一个小丑。他如果不是小丑,他就不是周立波。此言有循环论证之嫌,不妨直言,小丑与周立波是相互成就,这世间,比他擅长批判的人多了,比他批判力度强的人多了,却唯有周立波,既名利双收,且未进监狱,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小丑,他是以小丑的方式参与政治和社会批判,连被批判者都笑了,笑容背后,是“以倡优蓄之”的驭民策略。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