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工组织日前在日内瓦发布了涵盖全球十六亿工薪阶层的《全球工资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而中国增速“引涨”全球工资,超欧美国家5倍之多。该组织专家称,中国官方公布2009年薪资增长约12%,但统计局纳入数据大部分为国企工资数据,私有部门工资增幅仅为6.6%。这意味着官方数据被高估了(12月19日《法制晚报》)。
在金融风暴来袭,全球工资增速几近折半的语境下,中国工资增速“引涨”全球,超欧美国家5倍之多。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成绩可圈可点。但是国际劳工组织同时指出,中国官方工资增长数据被高估,并点出了私企工资增幅仅为6.6%的统计软肋。相关部门显然不能躺在虚高工资数据增幅上沾沾自喜。
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职工平均工资整体水平确有较大提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民币在国际上升值,在国内贬值,为工资增长“帮了大忙”。笔者注意到,公众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数据一直不领情,几乎是公布一次,质疑一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均工资数据弱化了弱势群体工资偏低的事实。而且私营单位被排除在外的统计方法一直为公众所诟病。
正如有识之士所言:被统计也是一种权利。国家统计局与时俱进调整统计样本,将私营单位纳入工资统计调查的范围,挤出平均工资里的水分,营造真实的工资环境,客观反映发展现状,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真实依据,是必要的权利纠偏之举。令人遗憾的是,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表示,私企工资数据已经统计出来,却面临如何同相关部委协商公布数据的问题。民众寄予厚望的私企工资统计竟然处于被协调的尴尬境地,让人如何相信工资统计的含金量?尽管笔者能够理解,私企纳入工资统计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但是工资统计数据靠协调公布,让人无法释怀。国际劳工组织质疑中国官方工资增长数据被高估,尽管让中国在面子上不好看,但是给躺在虚高工资数据上沾沾自喜的相关部门与官员们注射了一支清醒剂,值得警醒。
虽说工资水平整体提高是事实,但是,真正能够享受涨工资待遇的多是体制内的公务员,效益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高管及职工,以及部分具有科技含量的高新企业职工。有报道说,平安保险老总年薪数千万,电力行业抄表工年薪10万以上,烟草行业中层干部年薪30万,就是佐证。而相当数量职工的工资水平远远跟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正如网上一个经典段子所言:“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如果平均工资快速增长的成果被“跑在前面”的人分享了,让落在后面的人共享工资增长虚荣是件滑稽的事情。
工资增长还存在地区差别、行业差距,有的地方工资增长只是纸上数据,并未足额发放到位。虽说统计数据显示职工工资快速增长,有的地方还提出了工资倍增计划,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有相当数量职工工资尚在最低标准附近徘徊。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高物价相比,工资标准仍然偏低。有的私营企业与家庭作坊连最低工资也无法兑现。在这样的话语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资数据被民众批评,被国际劳工组织质疑,并不难理解。
工资增长不是为了面子上好看,拉穷人给高薪群体垫底子,而是为了让民众得到普世实惠。如果民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工资数据撑破了天,也没有现实意义。事实上,未被统计的私营企业特别是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最不容乐观。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私企职工等低工资水平职工就是那些“最短木板”。如果处于“最短木板”地位的低收入者的工资未真正提高,即使统计工资数据再高,高收入者充分享受了经济发展的好处,也与这些边缘人群无关。全面客观地统计、公布工资数据尽管有点难办,但是国家统计局不能无视国际劳工组织与亿万民众的期待。
- 2010-12-16严禁包工头发工资开错了药方
- 2010-12-09体面劳动的关键是体面工资
- 2010-12-01惊闻“七大垄断行业占全国工资福利50% ”
- 2010-11-24辩证看待大学生与民工工资差距
- 2010-11-11公务员工资改革应有“大改革”高度
- 2010-11-11工资改革不是为公务员加薪
- 2010-11-10公务员工资摒弃以官定薪是个积极信号
- 2010-11-10除了工资,还有什么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