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最严格公车改革需要最严厉手段
www.fjnet.cn?2011-01-06 11:05? 王石川?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其二,强化公众监督并使之见效。如果说公开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一个层面,那么还原公众的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同样重要。当前公车使用一直存有“三三制”现象——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至于公车特权现象,更是不胜枚举。为防公车“私奔”,不少部门殚精竭虑,措施频出甚至运用高科技,但收效甚微。实际上,再高明的技术也抵不上老百姓的眼睛,只要放开让老百姓监督和举报,并实行严厉问责,公车私用现象就会无所遁逃。

其三,编制更严密的财政预算。经济学家焦建国认为,要让各级各地官员们“小气”起来的根本方法就是让预算软约束硬起来。我国目前的预算一般比较粗、笼统,不够明确,而且预算的约束性不大,不够了再追加,随意性较大,故此叫预算软约束或无约束。预算要很细,很明确,比如办公费用,要具体到买复印纸多少,买墨盒多少,而不是一个笼统的办公费用。斯言诚哉!许多时候,预算编制过于粗线条,再加上花钱时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官员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别说公车耗费过度,就是在其他方面浪费,又何奇之有?

公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再锋利的刀也削不了自己的刀把”,公车改革在落实中难度会很大。但是公车改革不能再拖了,更不能失败。最严格车改需要最严厉手段,唯有如此,老百姓才不会失望。(王石川)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