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接待门”还有多少“门中门”
www.fjnet.cn?2011-01-10 08:25? 冯海宁?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江苏海门市审计局“接待门”被曝光后,爆料的网友日前又爆猛料:海门审计局在“花钱哥”施平领导下,3年肆意挥霍1000多万元。施平自任审计局长后存在公车私用、自创内部杂志、用公款招待朋友、为自己亲属经商铺路等行为。(1月9日《楚天金报》)

“接待门”曝光之后,媒体和有关部门可能没想到,“接待门”还有不少“门中门”:“红包门”、“公车私用门”、“电脑门”、“稿费门”、“铺路门”、“千万挥霍门”等等。看来,要想彻底查清这么多“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显然,对于“花钱哥”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只有爆料的这位网友清楚,而是监督“花钱哥”的相关部门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这再次证实:社会监督远比行政监督有效。显然,没有网友爆料的话,“花钱哥”还在继续“花钱”, “接待门”或许止于“接待门”,其他“门”就可能发现不了也查处不了。

一个小地方的审计局长权力有多大?“花钱哥”似乎就是一面“镜子”,不但有权大肆挥霍公款,而且还可以为老婆孩子谋到很多好处。看来,无论是进行公车改革还是治理挥霍公款等,“花钱哥”都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反面典型。不过,要把“花钱哥”当最反面典型,有关部门还须“顺藤摸瓜”,根据网友爆料“摸”出更大更多的“瓜”。

比如,在“红包门”中我们看到,“花钱哥”带头号召全体50多人接受了海永乡发放的红包,每人收到红包1000元。作为局长的“花钱哥”收到的红包是不是远远高于1000元呢?“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花钱哥”带领的审计团队在工作中究竟是如何关照海永乡的,更值得追问。

日前,无论是国家审计署还是江苏省有关审计机关都要求彻查“接待门”,海门市纪委也已介入调查,但遗憾的是,“接待门”之外的“门”,并不是在上级审计部门要求彻查才发现的,也不是在当地纪委介入调查后发现的,而是网友爆料的。由此,公众就会质疑,上级审计部门的要求是否得到贯彻,当地纪委的介入调查是否彻底?

事实上,在很多事件中都存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日常监督很不到位,才给了某些掌权者公权私用的机会。部分公权私用官员虽被揭露了,但已经给公共财政、当地政府公信力带来很大损失。因而,如何对公权力进行日常监督、细节监督,早发现早处理,是有关方面急需要思考的问题,否则,还会有更多的“花钱哥”来制造“门中门”。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