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回家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于一些薪薪学子,也不例外。但是,再过半个月左右,虎扑篮球:大部分高校将陆续放寒假了,到时买火车票、汽车票会紧张,可一些高校学生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他们要包车回家。(1月9日《海峡导报》)
在近年“一票难求”的窘境下,包车回家已经是一道风景了。如果说这也值得我们大惊小怪,那只能是说包车回家的都是一群学生。在我们眼里,学生都是孩子,而学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影响肯定要比那些包车回家的农民工影响要恶劣一千倍一万倍,因此学生包车回家出现端倪,就进入了相关监管部门的视线。
相关部门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以往,一些人因为回家心切,图方便和便宜,在包车时不注意甄别,结果有的包车时谈价格被宰,有的在路上被甩,有的还因为司机疲劳驾驶、不遵守交通法规出了安全事故。这些都是前车之鉴,不能不引起那些包车回家过年的薪薪学子的警惕,更不能不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但是,现在学生包车回家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公告栏、宿舍楼甚至电线杆上都贴了不少包车的小广告,可以看出,现在春运状况究竟糟糕到何等地步?包车回家成了什么样的必然趋势?此等情形下,监管部门仍习惯居高临下讲规矩(包车必须经过运管部门的审核批准,要有齐全的运营手续,车辆要含保险,若在春运期间,还要有春运证和包车牌),谴责学生个人并没有资格组织包车,或者简单告诫包车可能存在风险,这有用吗?
监管部门也是管理部门,既要管,更要理。薪薪学子回家流行包车,同时折射更多人回家之路之艰难。学生个人没有包车资格,那么民工个人就有包车资格吗?也就是说,即使学生不组织包车了,更多的民工还是会组织包车。民工虽然已经不是孩子,但很多都是来自闭塞的农村,也不见得比现在的大学生精明多少?何况,审核批准、车辆有无保险、有无春运证和包车牌等,这是要靠监管部门加强对包车公司监管规范出来的,而不是靠提醒和指责包车者。
如此,在大学生包车回家暴露出潜在隐患和包车公司存在不规范操作时,监管部门当务之急是沉下去履行监管之职,改变居高临下执法的习惯作风。只有规范地呈现出多种形式的回家之旅,才是缓解春运压力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