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应避免未来中国经济“被高铁化”
www.fjnet.cn?2011-02-22 13:24? 刘晓忠?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最近,借助春节人流集聚效应而出现高上座率的沪宁高铁,暴露出了其座无虚席源自“被高铁”,即车站对沪宁段非高铁车票限售使然,而非旅客自愿选择。

尽管相关部门解释,非高铁车票限售是根据列车长短途运能而定,沪宁段普列并未全部限售,但间接佐证了存在限售行为。事实上,2008年8月京津高铁开通就有不少京津列车取消,2009年12月武广高铁通车也取消了两地13对普列。

毫无疑问,中国构建“四横四纵”的高铁网,应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轨道交通。这种以速度见长的轨道交通借助时间换空间之优势,拉近地区间的空间物理距离,提供了地区间经济协同效应和沿海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效应。然而,高铁等技术只是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技术可行性,而技术等能否在实际中降低交易成本,牵涉到更为复杂的系统,至少高铁发展若超越经济可载能力,将有物极必反之虞。

具体到沪宁城际高铁,两地物理距离约300公里,高铁正常运行时速为300-350公里,目前沪宁段上已有21个站点,未来还有10个车站预留。显然,这意味着沪宁高铁各站间点距在10-15公里,无法发挥高铁技术优势。同时,目前在沪宁段早已运行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用时约为2小时10分,而高铁最快为74分钟,较慢则需用时2小时,但票价比动车组贵60%以上。高铁站在上海虹桥车站,其到市区的耗散时间接近于到南京的(轨交至市区需40分钟左右)。因此从时间成本上,高铁不具边际效率优势。这使沪宁线上高铁与动车组最大的差别不是时速,而是建造成本,即高铁每公里建造成本为1亿元,是动车组(每公里建造成本5000万-6000万元)的近一倍,普通列车的两倍。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