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应避免未来中国经济“被高铁化”
www.fjnet.cn?2011-02-22 13:24? 刘晓忠?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可见,以高速见长的高铁,用武之地为长途。但是,即便高铁转向以长途为主的网络,我们也认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的观点,大规模高铁建设成本高昂且缺乏经济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铁路等交运紧张,特别是节日客流量大使运力供不应求,源自当前以投资-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动力。如改革开放使沿海首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使劳动力大军孔雀东南飞。但随着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消失,居民就业日趋就近安置等,劳动力市场布局正由沿海扎群逐渐向各地分布式转型,类似当前应接不暇的客流的出现将日趋低概率。高铁客户群将逐渐以商业客流为主,并与航运和高速公路短兵相接;而高铁的构建成本要高于航运和公路。

未来“被高铁化”的不仅是出行成本,更是经济的运行成本。当然,这不限于高铁扩建带来的出行和商务成本高企,还包括用工荒、工资上涨潮、人口老龄化、高房价高房租对白领的挤出效应,及国际要素资源价格高企等带来的高成本。当前,美国奥巴马政府计划在佛罗里达州建高铁而遭遇该州州长反对,从侧面反映高铁等为近似于奢侈品的交运消费产品。能用低成本的交运工具,如扩大普列和动车,就应避免高成本的浪费。显然,避免旅客“被高铁化”,也是避免中国经济“被高铁化”。

(本文摘编自2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系财经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