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关注 > 正文
治理抛荒抓住了要害
www.fjnet.cn?2011-02-24 07:43? 魏章官?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春回大地暖,八闽备耕忙。但在闽东北笔者家乡却冷冷清清,山垄田抛荒了,连村尾公路边宜种双季稻的水田也撂荒。这使我想起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省领导强调的抓粮“六措施”,首要一条是“治理抛荒”,真是抓住了要害。

治理抛荒,在我省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我省是缺粮大省和调入粮食大省。从1997年我省创历史最高粮产量96.178亿公斤之后,全省自产粮食自给率屡降,现剩下不到“半袋米”。究其原因,除了调整农业结构,高价值经济作物占用一部分粮田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耕地严重抛荒,其中占全省耕地总面积70%的中低产山垄田,增产潜力最大,抛荒也最多。显然,遏制抛荒、治理抛荒,是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

耕地抛荒有多方面的因素,关键在于种粮比较效益不高。尽管今年粮食收购价又略提,但按斤比价,粮价是一角角提,而农资是一元元升。一斤稻谷不如一瓶矿泉水。特别是农村雇工涨价更多,种粮工本大,获利少。于是,不少农民放弃耕作不便的山垄田,只挑山下路边好田种“口粮”,不生产商品粮了。加上致富门路万千条,许多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剩下妇女、老人和儿童,无力种田。此外,有些地方,野猪横行,作物损失严重,农民不敢种粮。

更重要的是,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和有关领导抓粮劲头不足。如今一些基层干部不想跑田头、唱“四季歌”,不会主动引导农民种粮,特别是无心落实好惠农扶粮的政策措施,不组织提供种子、植保和资金等系列配套服务。有的对笔者感叹道:“农业老一套,做好谁知道?抓粮地位低,提拔轮不到”。这话反映了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心态,体现他们抓粮的热情淡化、弱化了。

治理耕地抛荒,首要的是确立“粮食安全”观,真正重视粮食生产。省领导要求“采取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办法,把解决耕地抛荒撂荒作为县乡两级粮食生产责任考核内容,积极有序地推进耕地流转和耕地合理利用。”这些要求落实到位,抛荒问题就不难解决。

粮为百价基,粮丰促和谐。中央明确指出:“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创20年来的新高。粮价在去年6月到12月间上升32%,甚至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水平。国际有识人士提醒:“粮食危机的恶果不亚于战乱!”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增产,库存充足,自给率高达95%以上;我省也完全有能力调进粮食保障供给。但我省还得从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广度来认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拿出新招、实招甚至绝招,积极引导农民多种粮食,充实“米袋子”。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