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救命!”昨日,福州市仓山区上渡永辉超市附近,一名正在走路的孕妇突然靠躺在路边的台阶上,双手扶着肚子,神情痛苦。她的羊水已经破了,孩子看来等不及要出生了!一切是这么的紧迫,路过的人们没想太多,赶紧围上前去。住得近的赶回家拿来被子为她盖上,男人们被隔开,妇女们自动围成一个圈,一起为她鼓劲。他们中,有的充当产婆,帮她接生;有的维持同一个姿势半个多小时,只为让小孩顺利呼吸;有的甚至跟上救护车,就因为不放心母子的健康……(2月27日《东南快报》)
类似的有关“街头产房”的新闻已经出现了多次,但热情的都是没有什么医疗知识的普通公众,那些比普通公众更适合为产妇提供帮助的医生则大都避之唯恐不及。报道说,有群众求助于旁边的福州仓山区中医院,却没能如愿,据医院的有关人员称,他们医院没有产科,没有相关的设备。
而尽管说对以上这样的事情好多人肯定都会感到不理解,但如果你留意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类似的事情还真就不少见。比方,2009年6月9日《广州日报》就报道,一位来自农村的产妇因为不了解情况,求助于一家没有产科的医院,同样遭到拒绝,无奈只能就地在医院门口给老婆接生。
而为什么会如此?理由似乎也很正当。因为医院不具备接生资质。如果他们出面去帮忙了,不出问题也许是皆大欢喜,一旦出问题就可能对是否是“超范围行医”解释不清了。
但超范围行医到底是该如何定义呢?如果说医院没有妇产科却主动接收孕妇到医院生小孩那肯定属于超范围行医,但如果因为孕妇马上就临产了而不得不提供帮助,那还是超范围行医吗?医院完全可以在提供帮助后再行转院,甚至帮助的时候就可以拨打120找有资格的医生到场解决问题。终归医生要比普通人懂得更多的医疗救助知识吧?就算医院没有接生设备,但总有病房、消毒器具、一定的药品吧?所以,在这样的事情中,医生的冷漠既有制度方面的问题,更有医生自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