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少用农药需有激励措施
www.fjnet.cn?2011-03-10 10:19? 毛建国?来源:武汉晚报    我来说两句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在分组讨论中说,农民现在都不愿费力气使用畜禽粪便等农家肥了,“要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他们用不起。”(3月9日《华商报》)

大幅提高农资价格的建议,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农业生产成本问题。如果真的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那么种粮成本将急剧上升,彼时,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粮食价格大幅上升;二是农民纷纷弃种,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但我认为温思美委员的本意应该并非如此,理解其意,必须回到现场语境中。据称,当时委员们正在畅谈农药、化肥使用的问题。一个数据是,全国每年用的化肥高达4700万吨、农药140万吨,而与此形成对照的,则是全国政协委员吴信才观察到的:“我曾在农村看到鱼塘里堆积那么厚的淤泥,都没有人力去挖起来作肥料”。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温思美委员勾起了回忆:“以前农民一大早起来,都要拿筐子出去拾粪,现在畜禽粪便等农家肥都不愿费力气了”,进而表示,“要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他们用不起”。

委员们提到的情况,在农村是确实存在的,化肥使用过当的问题,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问题如何解决?温思美委员认为,“靠说服是没有用的,必须采用市场手段”。用市场手段推动农民使用农家肥,从而控制化肥的使用,这是恰当的。因为农民之所以不像过去一样大量使用农家肥,正是市场起了作用。

相对于化肥,大量使用农家肥不仅可能对产量造成影响,而且以大量耗用劳动力为前提。如果农民使用农家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价格体现出来,农民就会愿意大量使用农家肥。

我想,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国家对使用农家肥进行价格补贴。也就是说,农民使用农家肥增加的劳动力成本,由国家买单。国家可以对绿色节能产品进行补贴,对绿色农产品为什么不能补贴?大幅提高农药、化肥的价格让农民用不起,显然并非市场手段,而是简单的行政手段。

真正的市场手段,应该是补贴农家肥而不是抬价化肥。相信包括温思美委员在内,谁也不愿意看到农民负担增加。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