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重庆时报》在同一版面刊登了两条新闻。一条是《山西260干部公开手机号》,一条是《南京市长信箱回复摆乌龙,让市民去找不存在的部门》。编辑将两条新闻编排在一处的行为无意中点出了官员公开手机号的根本原因:沟通民众的正常渠道不畅。
当今网络时代,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公众了解政府信息的重要通道,成为公众监督政府部门、促进其依法行政的重要平台,政府网站不仅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还承载着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能不能通过政府网站为民办事、为民服务,了解民情、听取民意,甚至化解矛盾、疏导民意,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但在一些地方,政府网站要么是久不更新、任其荒废;要么是徒有其表、内容空白;要么是受而不理,有问无答;要么是千篇一律,甚至明目张胆地照抄照搬其他政府网站的内容。更有甚者,不允许有不同声音,或者干脆就不设置群众参与的栏目,以至于原本仅履行了政府网站应有之责有问必复的合阳县政府网站被网友称为"最敬业县政府网站",引起大量网友围观,导致网站瘫痪。相比之下,南京市长信箱让市民去找已在去年被撤消的部门已算是"服务态度良好"了。
沟通民众的渠道很多,政府邮箱、信访机构、政府网站等等。但能够有效运作,沟通民众的并不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山西在内的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公开干部电话,从畅通反映渠道,倾听民意而言确实有所补益,但实际效果值得商榷。
山西官员"民生热线"不在线的理由主要是官员不堪其扰,其中既有汹涌的民意,还有各种中介、保险甚至招嫖等垃圾信息。即使抛开垃圾信息和官员不在线等负面影响,有幸为官员接听的民意和问题也不过两种前景。一是既有的沟通渠道通畅,群众反应的问题不过以另一方式实现目标;二是沟通渠道不畅,经由接听电话的官员施加影响后问题才得到解决。前者相关官员不过起了一个传声筒的作用。纳税人花领导干部的薪水享受接线生的服务实在有点冤枉。如果是后者即使民众反应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也不过是"领导重视"下的偶然,并非制度有效运行下的必然结果。官员个人素质不一,精力有限,有多少的民意和问题能够仰仗这样偶然的幸运?
在制度化沟通不给力的时候采用公开电话的方式无疑能够起到相当程度的监管和激励作用。但公开官员电话这样的人治方式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边通过官员公开电话及时迅速地倾听民意,解决问题,一边顺藤摸瓜发现制度化的沟通渠道不畅的症结在何处,并着手解决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