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是必须的,具体到这次日本核辐射,虽然尚未受到任何实质性影响,但假如核污染真到了危及人体健康的程度该怎么办,政府部门拿出预防方案,永远比只说“不会的”要重要得多
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3月28日权威发布:继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监测点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之后,28日又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的监测点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29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东、天津、北京、河北、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不过,由于检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带来的附加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因此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
有“影响”但并不影响居民健康,还不至于让我们胆战心惊。事实上,日本大地震之后,核爆炸、核辐射的信息层出不穷,因为和日本依水相邻,国内民众也曾担心核辐射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公共安全。在最初担心时,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态度是相对坚定的。无论是气象学家还是疾控专家,都说“日本核辐射不会影响我国”,这在普通民众的理解中,应该是“日本核辐射和我们沾不上边”。可现在的情况是,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的的确确飘到中国来了,虽然只是“极微量”的。现在专家和学者又表示“不必担心民众健康会受到影响,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护行动”。事态会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吗?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26日表示,目前福岛核电站的情况没有恶化,但现在还不能确定日本目前的核危机何时结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目前好转无期的情况下,我们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仅仅告诫民众“公共安全不会受到影响”够不够?
很多时候,在处理一些公共安全危机时,我们惯用的方式是“宽慰民众”。无论是权威部门还是专家学者,都会习惯性地表示“恶劣的情况”不会进一步发生,民众不必为此担心;我们很少警示民众,一旦“恶劣的情况”发生了该怎么办?习惯沿用这样的思路,大概是有关方面总担心民众心理承受力过于脆弱,如果把事情说得过于严重,民众一恐慌反而不利于事态的控制。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防患于未然”总是让位于“千万别让百姓慌了手脚”。
还好,这一次在应对日本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的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公开透明,用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据悉,首批1000份文字版的《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小册子本周内也即将面世。这些都是民众的“定心丸”。
所以说,如何真正让民众不恐慌,信息公开是当仁不让的,政府越是第一时间、第一平台传递权威声音,越能够增强公信力。“防患于未然”也是必须的,具体到这次日本核辐射,虽然尚未受到任何实质性影响,但假如核污染真到了危及人体健康的程度该怎么办,政府部门拿出预防方案,永远比只说“不会的”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