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最年轻市长”又将被提拔刺痛谁神经?
www.fjnet.cn?2011-04-13 16:38? 倪洋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980年7月出生的周森锋,2004年从清华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当年7月以高素质人才引进的方式,挂职任襄樊市(即现在的襄阳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此后历任襄樊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宜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9年4月,时年29岁的周森锋当选宜城新一届市长,让他成为当时湖北省年龄最小的市长。2011年4月2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一则干部任前公示公告,称宜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森锋拟交流提拔任职。这则公告让新闻人物周森锋再度陷入舆论漩涡,网友奔走相告:“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又要升官了。(2011年4月12日人民网转自《南方日报》)

干部,作为公众公众人物,本来就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每次的干部调整使用,也常常会吸引众人的目光。作为时任“最年轻市长”并且曾被爆涉嫌论文抄袭等丑闻的周森锋,两年后,再度将被提拔为省管干部,抄袭伤疤再被揭开,到底是拥有什么的本事,让他晋升速度如此之快?一时间,网友议论纷纷。笔者本不想参与议论,但看来看去、思前想后,还是要问“最年轻市长”又将被提拔刺痛谁神经?

其一,高学历就是高素质?毫无疑问,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其名望和学习,想必难有人能及。也正因为如此,周森锋于2004年7月毕业当年被襄樊市地方作为高素质人才引进过来。但是,一天没有涉足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真的就是高素质?恐怕未必,更何况是要担任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其素质高低,还有待实践、历史和群众的检验。况且其在读研期间的论文还涉嫌抄袭。但是,尽管如此,周森锋的仕途依然一帆风顺、顺风顺水,短短几年时间里,步步高升,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学而优则仕”的魔咒难道真就那么灵验?我们当然不排斥干部高学历,但是如果因为学历高,就特别关照、特别高看、特别重用,是不是正常合理,会不会对那些长期扎根在基层一线、学历可能并不高,但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同志是一种冷漠和伤害。

其二,年轻化即是低龄化?提倡干部年轻化,是我党长期坚持的一条用人原则和指导思想。但是,年轻化绝不等同于低龄化,而且要坚决反对和防止人为低龄化倾向的发生。但是,在一些地方,在选配干部的时候,将其简单化了,甚至有的还过于追求低龄化,动不动就炮制或爆出“最年轻市长”、“最年轻处长”等人物和新闻来。29岁、涉世不深的周森锋,工作没几年,即以全票当选为“最年轻市长”,其得票数,是不是有人为痕迹?任市长两年不到,再次被省委组织部“拟交流提拔任职”,“最年轻市长”的神话还将被续写?当然,我们不敢妄断湖北省委组织部选人用人是否得当,但起码有一点,如此年轻的市长,两年不到即获提拔是否快了?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了“干部年轻化”的原则精神。

其三,发展快归功于一人?评价一个干部的成绩、实绩,常常会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当然也会罗列一系列足以佐证或说明的数据、数字。周森锋在任市长期间,GDP增长较快,但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绝不是哪一两个领导者的功劳,更不能归功于某一人,这是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协同作战、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和做到的。我们强调经济社会要科学发展,同样评价一个干部,也必须坚持、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要用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历史的、群众的眼光评价干部、使用干部,只有这样才能用对人而不用错人,从而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其四,GDP和民生谁更重?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周森锋在任市长期间,GDP增幅很大,其本人也经常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屡屡被上级领导采纳,“到基层工作后,事情十分繁杂,每天工作都在十几小时以上”,但与此同时,周森锋也在一些社会治安和民生等问题上被市民质疑。换句话说,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社会环境、损害民生利益为前提,相反,应该经济越发展越要高度重视和保障民生,越要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这才是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其五,网友质疑可不回应?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不可能不让群众讲话、网友发言,尤其是在干部使用问题上,更应该积极回应网友质疑、自觉接受网友监督。但是,无论是周森锋本人面对舆论的紧追不放采取了“冷处理”,未公开回应质疑;还是其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在清华大学校方表示将进行核查后至今仍无下文。难道网友的质疑真的可以不回应?民意不可违,难道真的仅仅说说而已?伤疤就不要怕揭。“不要指望时间能抹平这些伤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正如分析人士称,如不公开回应这些质疑,周森锋今后每一次提拔都可能让他再一次陷入舆论漩涡。当然,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事情和情况发生。

也许有人会说,对年轻干部要包容一些、宽厚一点,要多看其长少揭其短。但是,既然干部选任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就要经得起推敲,既然要让任前公示,就要切实让公示“立”得起来。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也才能真正提高干部选任的公信度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